每年春节少不了老套路,串门拜年、安排聚餐……面对传统的中国年,每个人都在快乐地忙碌着。
2012年的龙年春节,在传统中又有哪些变化?相信不少市民会感叹多元化和数字化的拜年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春节年味与春节民俗,低碳、绿色的过年方式正在逐渐被推崇,除夕夜的烟花爆竹声少了、送礼不再像“暴发户”……每年春节年味依旧,方式在不断翻新,一点小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过节不呆家里了
过年讲究的是一家人团圆,可是湖岭桂峰张老先生的几个子女都在国外,今年春节正巧赶上生意忙,都不能像往年那样如期回国陪二老过年,这对很注重过团圆年的张老先生来说是件遗憾事。
“子女们不能回国过年,我们二老就出去找他们,趁现在还能走动,也顺便去国外玩玩,反正护照也都办好了搁在那呢。”张老先生家是个大家庭,子女们早年出国后,一直在欧洲国家各忙各的生意,张老先生想着何不趁现在自己跟老伴身体都健朗,出国过年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也能弥补不能过团圆年的遗憾了。
张老先生告诉记者,他家每年都是在桂峰过年的,这次算是破了例,出国过年也当是图个新鲜,再看看中国年在外国人眼里是如何的。
烟花爆竹声少了
“噼里啪啦……”除夕跨年之时,记者被外面一阵烟花爆竹声吓了一跳。惊吓之余想到烟花爆竹声肯定又会继续此起彼伏。但没想到,接下来的爆竹声,却是稀稀拉拉的。此后几天,不少人也向记者提及今年春节期间,天空中少了一道道闪亮的烟花,耳边也少了“噼噼啪啪”的声响,多了几分平静与祥和。
农历去年底的一天,记者在马屿一烟花爆竹销售点选购小鞭炮,偌大一个销售棚下堆积着大小、款式各异的烟花,摊位上还摆着各种各样小号烟花爆竹。与往年烟花爆竹摊前围满了人的场景不同,这个摊位前没有一个顾客,三四个销售人员正在闲谈说笑,见记者要买,他们几个人一拥而上,热情推销。
一姓陈的摊主告诉记者,他在春节期间卖烟花爆竹已有五六个年头,烟花越做越精致,花样也多了,就如今年还新增了一款燃放后不会散落黄色泥土的烟花,但买的人却越来越少。“以前没几个品种,都不用介绍,顾客直接搬走了,四五个人都忙不过来。”
家住湖岭的小杨说了件郁闷事,前年除夕他家燃放了一个烟花,散落的火花引燃了邻居家的一堆秸秆,当时旁边还停着两辆轿车。“当时吓得魂儿都没了,幸好稻草不多,很快火被灭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他说自从那件事后就不再碰烟花爆竹了。
记者就此做了一个小调查,有人表示烟花爆竹价格高,燃放时间又短,“烧钱助兴”不值得;也有人说燃放烟花爆竹安全隐患大,不慎燃放使人受伤,或者引发火灾的事故并不鲜见,过年热闹虽好,但安全更重要,不能让喜庆节日扫了兴;另有受访者表示,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取消后,大家都觉得挺新鲜,也为过年增添热闹,但时间久了,新鲜感没了,热情自然也降低了。
新年酒摆家里了
酱油肉、香菇炖家鸡、盘菜、饺子……没有精雕细琢的拼盘装饰,没有色彩光鲜艳丽的卖相,没有价格高昂的高档菜品,和酒店新年酒不同,这只是一桌普通的农家新年酒,但家住市区欧瑞豪庭的小彩却说这是春节期间最好吃的一餐。
这桌酒席是小彩的大姑姑家的新年酒,一桌农家菜让大伙吃个精光。她告诉记者,分岁酒加上新年酒,从除夕前3天开始,她几乎顿顿都在酒店吃。“吃来吃去就那几个菜式,吃了这么多天,现在我一看见那些菜就反胃。大姑姑说知道我们吃腻了酒店菜式,所以特地到乡下朋友处买了一些土货,自己下厨烧了这么一桌。”
说起新年酒,在万松东路一单位上班的郑小姐认为,过去大家都会认为酒店宴请客人比较隆重,客人也感觉自己被重视。然而如今一般只会邀请最亲密的亲友到家中,亲自下厨烧上一桌。“加上如今餐馆酒店的卫生状况常遭曝光,还是自家烧菜吃着放心。”
在采访中,不少受访者表示,吃新年酒图的是亲友相聚的气氛,不在乎多贵重的酒席和隆重的场面,更在心意和情意。
回乡不开车了
“没开车回乡过年的决定实在太英明了,你看,不然我们的车子也和这几天大街上的车子一样慢慢‘爬’着前进了。”家住马屿的彭女士说,如果开车回来,家中老人肯定开心,让邻里知道子女生意做得不错,但这样争面子实在太辛苦了,着实没必要。
彭女士和丈夫在天津经营美发用品店,往年都是夫妻俩轮流开车回乡过年,但每次春节期间,马屿的外地车剧增,大街小巷堵得不行。彭女士说,她家亲戚住得又都不远,如果遇上堵车,徒步反而更省时,而且还可剩下不少油钱。
记者了解到,彭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每逢过年,被称为“堵城”的瑞安就会遭遇“汽车围城”,不少尝过堵车之苦的在外生意人也转向坐汽车、动车或者乘飞机回乡过年。
在武汉从事眼镜生意的周先生告诉记者,几年前买了车子就不用再为买回乡过年的机票或车票而奔波,然而这几年开车回家几乎开到哪儿堵到哪儿。农历去年年底,他早早买了飞机票。
“虽然这几天走亲戚要坐车,但这个花费绝对比自己开车来回划算。”周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开车从武汉到瑞安,高速过路费加上油费肯定超过800元的机票,而且年后机票价格还会降低;再者开车回来需要10个小时,而乘飞机1个多小时就到了,足足节省了七八个小时;最重要的是长途开车劳神伤身,一个人肯定开不了,还得凑时间约上亲友一起开。
送礼不选贵的了
春节相互串门送什么好?想必很多人为此想破了脑袋。“2011年曝出这么多食品安全问题,害得我们春节拜年该给人送什么都不知道了。”还未开始拜年,市区的章女士就开始发愁。情急之下,她就干脆包红包送人了,她说,这样别人喜欢什么自己买,也免得送的礼用不上。
跟章女士不同的是,从外地回乡过年的林先生虽然也有同样的担忧,但他还是带回了很多“礼”。“其实春节拜年还是不能免掉送礼,既然对食物不够放心,那就选一些实用品。”林先生说,往年回来总会给爸妈以及亲戚朋友买些食品,各种干货或者滋补品等,但是今年他只带了些时令水果、保暖衣物以及家庭日用品等,过年时给父母包个大红包,平时要吃什么用什么自己支配,叮嘱多买些新鲜的时令食品。
“送礼不一定要贵要好,投其所好、投其所需,健康实用最要紧。”林先生总结他的送礼之道。
拜年用微博了
“每次过年过节,收到太多的群发短信是一种负担,很多甚至只点开根本不看或者干脆直接删除。”市民小王表示,每年过年祝福短信像泄洪一样滚滚而来让他有点招架不住,甚至让他觉得这份祝福很“沉重”,也很机械化,少了点人情味。
这几年随着微信、微博、飞信等网络新平台的不断更新,拜年方式也有了新变化。今年春节,用微博拜年被网友称为最快捷、最省钱、最低碳、最风雨无阻的拜年方式,这种个性、时尚的“潮”拜年方式受到更多年轻人的青睐。
“一条微博就可以向多位好友发出祝福,还能达到声图并茂,用微信还可以互相发送自己的语音、视频拜年,既简单又时尚,而且不管是送祝福还是收祝福都让人觉得很亲切。”市民沈小姐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她通过网络送出、接收了不少新年祝福,而且每条祝福花样百出,自己唱几句新年好的歌通过微信发给朋友,或者在微博上点一首歌曲送出去,这样的方式不像手机短信那样雷同率高,个性拜年方式还能增加过年的趣味性,博得朋友乐一乐。
今年春节,相信不少市民发现除了看春晚外,微博评春晚当属最精彩的外围内容,也难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用微博拜年,大家在微博里晒年夜饭、晒祝福、晒各种跟过年有关的习俗,微博为传统新年增添了时尚年趣。截至大年初五下午17时,在新浪微博搜索“微博拜年”,已超过300万条,搜索“新年快乐”,超过2300万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