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餐饮业发达,仅安阳、玉海、锦湖就有1000多家餐饮单位,每天产生约400公斤的废弃油脂。那么,全市餐饮单位产生的废弃油脂如何处理才安全,它们的去向在何处?昨日,本报第5版刊登了《建立管理台账,资质单位上门回收 我市严防废弃油脂回流餐桌 餐饮市场“地沟油”少了》一文,介绍了我市目前有关“地沟油”管理的现状,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网友们认为,不管是建立管理台账,还是相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或有资质的单位上门回收,最重要的还是餐饮企业主们提高素质,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不被一时的利益蒙蔽双眼,才能让市民吃得放心。
网友“爱三无约”:“地沟油”的新闻看多了,这才发现原来这种从饭店的下水道中捞出的油,里面包括的东西真多,不仅有植物油、动物油,甚至还有机油、柴油和粪便等。此外,饭店清洗餐具用的洗衣粉、洗洁精等,也会一并进入地沟。不过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现在很少听到某家餐馆使用“地沟油”。
网友“星☆辰”:是啊,毕竟从地沟里捞出的油,气味很重,熬制后成膏状,容易凝固。加上油中含有各类化学物质,容易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别的物质。餐饮企业老板应该不会为省几个钱,让“地沟油”进入厨房。不过“泔水油”就难说了。
网友“香樟的树”:“泔水油”就是从饭店吃剩下的剩饭、剩菜中提炼出来的,或者是炸东西剩下的“老油”,一般不会混有柴油和机油。即使回收再利用,食客吃了这种油做成的菜肴,也不会立刻出问题。难保有些餐饮企业会将新油和“老油”混合使用,以减少成本。我们去餐馆吃饭,根本不可能去检查他们的厨房啊,那可是“重地”,闲人莫入。
网友“抚琴看月”:报道中也说,现在只是大中型餐饮企业规范了废油回收,基本上不可能出现“地沟油”上桌的事情,但是还有那么多小型餐饮企业,比如排档、小饭馆,他们的用油是否规范,是个未知数吧。而且这种街头巷尾、小区旁的小餐馆很多,应该要多加注意。
网友“LOVE水晶鞋”:为什么非法收油贩子这么难以打击呢?文章中也提到了,“三丰公司”废弃油脂回收的价格较低,而黑作坊的回收价格相对较高。在这样的“比较优势”下,一些餐饮企业宁愿铤而走险,偷偷将废弃油脂卖给黑作坊。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排档、小饭摊大都是小本经营,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他们可能会偷偷摸摸把废弃油脂卖给非法收油贩子。他们可能认为,只要我用的不是“地沟油”就好。
网友“№失忆★精灵”:我认为相关部门除了规范餐饮企业废油的回收之外,还应该统一建立购油登记,让餐饮企业的用油,从购油到废油回收,形成规范的、可随时抽查的“账本”。同时,加强对餐饮企业的整治,比如万松西路上的餐饮店,不管其规模大小,都必须在买油、用油、废油回收上,形成统一监管,力争让端上餐桌的食物更安全、更放心。
(陈瑞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