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润珍,贵州人,43岁,1997年来瑞,在瑞安的16个年头里,他一直埋头于东山垃圾场从事污水处理工作。因为在家排行老四,为人忠厚老实,在工作中刻苦耐劳,大家都喜欢亲切称呼他为阿四。在东山垃圾场一带,只要提到阿四,对于他敬岗爱业的精神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连续睡眠时间不超过2小时
因为污水处理的需要,阿四的工作地点比东山垃圾场还要偏僻。一眼望去,除了垃圾和荒地,只有阿四工作的小院子孤零零地坐落其中。还没走近院子,就能听到机器工作时发出的巨大噪音。一进入院子,就能闻到巨大污水处理池里污水所散发出来的阵阵恶臭。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间,便是阿四所有的生活空间。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四一呆就是十几年。
绿色的背带裤,桔色的高筒雨鞋,在污水池的上方,记者见到了正在喷洒净化药水的陈润珍。看似简单拿着水管不停地左右摇晃着喷洒药水,可每次一喷就得站半个小时以上。
每天早上7时许开始,他就要花4个小时将污水放入净化池内。大约11时开始,他向池里喷洒半个小时的药水,之后再将药水跟污水搅拌半个小时。在接下来的八个小时里要将污水净化。晚上19时许,进入沉淀阶段,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因为工作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运转机器,查看污水净化状况。十几年下来,我现在睡上一个多小时,就会自动醒来。”阿四告诉记者,由于工种特殊,需要365天日夜不停歇地工作。这十几年来,他一直守着小院,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
16年没有回过老家
除了每天必要的污水清理工作,阿四每周还要下到100多立方米大的池里清理沉淀的污泥。看着池里的污水,记者几乎可以想象这个池底该有多脏。可是谈到自己的工作,阿四丝毫没有表现出一点怕苦怕脏的表情。他的脸上,更多的是对生活满足的笑容。
“比起最初,现在的工作环境已好了很多。以前这边没有房子、没有电、没有水,更不要说电视机什么了。”阿四对于自己的工作环境,表示非常满足。他说,在外人看来,可能他的工作非常艰苦,对他来说已成为一种习惯,谈不上苦。现在最让他挂念的是家里的亲人。
记者了解到,因为工作需要,阿四很少离开污水处理的小院子,更不要说去市区或者回老家了。在瑞安这16年,即便是2003年父亲过世,他都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除了去年暑假,老乡帮他将两个孩子带到瑞安,这16年来,他只见过在老家的两位孩子一面。
“说实话,对于这份工作,我从来没有嫌弃过,我只希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养好我的家。”阿四说,他今年的愿望就是年底可以回趟老家,看看孩子和老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