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铁门,威严而神秘,门外的人总会对门里的在押人员和管教民警产生兴趣。
管教民警曾玲霞本来是一名刑警,2009年度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去年6月底调到市看守所管教一中队任指导员,主要负责女子监区。
女子监区日常关押着100多人,最多接近130人,压力可想而知。
更为关键的是,与男在押人员相比,女在押人员的感情细腻,更加情绪化,一旦情绪出现较大波动,往往因思想偏激导致破罐子破摔,采取自杀自残等过激行为。
曾玲霞初来女子监区,就遇到一起棘手的难题。
在押人员李某因贩卖毒品被关押。在不良风气中浸淫已久的她恶习难改,逆反心理严重,在所内不断违规,民警多次找她谈话,均无效果。
曾玲霞也多次找李某谈话。她发现,李某已经被家属亲友孤立了,即使入所后,家人也没给她存过钱和送过衣服。
曾玲霞等人马上联系了李的家属,希望他们与李某多沟通、交流。后来,家属寄来一张温馨贺卡,鼓励李某认真改造,争取早日出狱。
“虽然贺卡只有几十个字,但李某接到贺卡后,眼睛红红的,眼角有点湿润。”曾玲霞说,这个温馨的举动触动了李某内心深处的柔软,从此她洗心革面。
在女管教看来,女在押人员的可塑性非常强,改变她们思想,最好的方法是人性化管理。因此,她们在女子监区里办起了杂志和手抄报。
今年1月,手抄报和《新生》第一期出版,内容包括诗歌、散文、图画。曾玲霞说,内容全部是女在押人员们的作品,原汁原味,我们完全没有润色。
《新生》里有一首叫《悔》的诗:残冬冷月雪未飞,端看囚女泪洒衣。有多悔来有多恨,思母想儿盼回归。不怨天来不怨地,只怨自己做是非。触犯法律该受罪,余刑期内忆别离。所长谆谆来教诲,感人心灵感人肺……
这首诗出自52岁的在押人员张某。她因为容留卖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去年5月入所。刚开始,张某始终不肯相信自己犯了罪,深感委屈,加上年龄大,身体不好,因此情绪非常低落。
曾玲霞主动找张某谈话,了解其真实想法,讲明法律常识,经过多次谈话, 曾玲霞觉得张某是一个对自身要求比较高,很有责任心的人,所以就安排让她当值日员。
这使张某深受感动,从此改过自新。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她,主动向管教民警提出看书学习,业余时间经常练字、写诗歌。
26岁的雷某家境贫困,曾到一家工厂上班。不料老板欠薪,雷某私下搬走了工厂的一些设备,用来抵充工资,以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刚进看守所,雷某非常自卑,整天躲在监室角落里,默默不语,用刘海挡住眼睛,不敢抬头看人, 经常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
曾玲霞注意到了雷某的举动。第一件事就是让雷某剪短刘海,后来还让雷某当上了第二值日员,以此激励她树立信心。
了解到雷某的父亲已经去世,家境贫困。女管教把她的家庭情况告诉了同监室的在押人员,感召之下,同监室在押人员主动发起了帮困救助活动,条件较好的在押人员纷纷伸出援手,并委托看守所领导和女管教在春节前将3000元爱心款送到雷某家人手中。
曾玲霞说,每次看到服刑人员刑满释放走出看守所大门时,她总会希望她们永远不要再进来了。每次收到曾经的服刑人员给她写来的感谢信时,她内心是充满了一种工作成就感,虽然心很累,但值得。
今年2月1日,浙江省公安厅发布表彰文件,曾玲霞负责的瑞安市看守所女子监区被评为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教育感化示范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