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周末探望学生竟要在指定接待室,一步也不能出。还需要申请!真像探监!”这是南海某中学学生对学校公布的新校规的抱怨。
家长到校送东西,学生不能出校门,而只能直接在学校闸门处交接;如果家长要与学生约谈,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并经学校允许后,才能到家长接待室与学生见面。家长看望一下自己的孩子都似“探监”,这样的新校规难怪引人抱怨。学校出台此新校规为学生的安全着想,这出发点好像没有错,却是学校管理因噎废食的表现。学生平时借故离开学校,这只能说学校的教育不到位。这样的新校规即便管住了学生的身,可能管得住学生的心吗?
这些年来,不少学校的另类新校规层出不穷,由于规定太细约束太严,甚至不尊重学生,常常激发学生及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并被社会舆论所诟病。比如:要求全校男女学生统一剪短发、禁止学生课间走出教室、课间不得游戏和喧哗等等,学生终日被关在教室学习再学习,不得擅自迈出校园半步,一举一动被约束、限制,学校千篇一律、死气沉沉的氛围,倒越来越向监狱场景靠拢。没有了欢歌笑语、轻松自如的校园还是学校吗?
时下,许多学校的围墙越造越高越来越坚固、门庭越来越深不知深几许,坚决与校外隔绝的味道越来越浓,大有对校外的环境影响严防死守的气势,以为这样就能阻挡校外不良风气的浸染。尤其是一些名校、全寄宿学校,更津津乐道于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和封闭式的教育,以为这样就能使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在“真空中”保持“一尘不染”。如此特意叫学校与外界“老死不相往来”,实在是把学生名副其实地“圈养”。
据说,国外的一些学校连围墙和校门都没有,大多与社区融为一体的,不单校园甚至是教室的出入也比较自由。这究竟是环境不同还是教育理念的差别?校园本该是学生的乐园,是师生共创幸福教育的场所,现在关起门来一声不吭地应试,学生犹如笼里的小鸟不能展翅飞翔,学校相对来说是平静了简单了。然而,“监狱”般的校园生活带给囚徒式学生的又是什么?沉重的课业负担需要“炼狱”似的辛劳,那读书还有什么乐趣?
都说“兴建一所学校强过兴建一百所监狱”,可假如学校越来越像监狱,那还要学校干什么?还能强过监狱吗?学校是充满爱充满温情的教书育人的地方,把学校弄得像监狱,教育伤不起,学生更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