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7至9版刊登了《新任局长(主任)任前表态发言》。27位部门局长(主任)在媒体上留了影,录了声,个个上台作任前承诺“如何优环境促发展”、“如何抓好民生工作”、“如何做好自身廉政建设”等。他们结合各自岗位职责,谈思路、亮思想、表决心,信誓旦旦,并公开表示接受群众监督。说实话,对涉及民生、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确定具体事项做出公开承诺,并通过媒体一一“晒”出来,并非瑞安首创。可是,当它以一种高调公开的形式公之于众,并辅之以强而有力的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确保“一把手”的承诺不沦为“空头支票”时,笔者还是感到由衷钦佩,并寄予相当高的期待。
公开承诺,贵在践诺。但在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公开承诺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就是“只望浮云过,不见甘霖落”。承诺时拍一下胸脯,许个诺言,作个秀并不难,更重要的是践诺,就是在拍胸脯之后要落实行动,敢于对自己的诺言负责,要动真的、来实的。有个成语叫“一诺千金”,说的就是许诺要兑现。大凡许诺,无不是想获取群众信任,但承诺的注脚是实践,承而不诺,应景作秀,开空头支票,不仅不可能取信于民,而且往往会适得其反。
我们的社会不缺“信誓旦旦”,缺的是言行一致的践诺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力,增强监督透明度,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放“空炮”,把“进村入企”活动和政府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承诺变践诺,这是广大群众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