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雨迷离品乌镇
■俞 海
  资料图

    早就听说乌镇比周庄更有味,可天公不作美,去的那天下起了雨。不过,这雨中的乌镇之游别具一番情趣。

  暮春时节的雨,时有时无,飘飘洒洒,淅淅沥沥。雨帘中的乌镇就像刚出浴的江南女子,披着一身薄纱,遮遮掩掩,婀娜多姿。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柔柔的水,潮潮的汽。小河里泛着雨的涟漪,石板桥上闪着雨的亮光,长长的石板巷也因游人手中的花伞,变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河,而伞面上跳动的水花,则给古镇涂抹上一笔绚丽的时代色彩。

  这里过去是两个镇,西面的叫乌镇,东面的叫青镇,分属于湖州和嘉兴。中间有一条河,旧名叫车河,现名叫市河,我们要游的就是这条河,以及沿河的街巷和廊道。

  据说乌镇和我们家乡瑞安一样,有一千多年历史,自宋到清,出过160多位举人和60多位进士,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如果说,我们在昭明太子读书处、翰林第、茅盾故居这些地方,体会到它的古朴和儒雅,为它所散发出的书卷气而肃然起敬的话,那么,当你穿梭于街巷里弄之间,不经意中踏进那些深宅老院之时,一阵浓浓的充满江南民俗风情的特有气息,便扑面而来,让你为之陶醉,为之留恋。

  我算是真正体会了“酒香不怕巷深”这句话意境。其实,你根本无须特意去寻找,只要跟着那缕酒香走就是了,它会引你转弯抹角地来到乌镇最大制酒作坊。你会看见一个巨大的灶,上面立着一个特大蒸笼,阵阵酒香就源于此,氤氲了半个乌镇。就算你不会喝酒,站在这里,不知不觉也就醉了。

  蓝花印布(瑞安叫夹缬)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也是乌镇特产。展示馆里有一个晒场,高高的木架上,垂挂着一匹匹蓝花印布,它们更像一名名士兵,在细雨中湿漉漉地守卫着属于它的那个年代。旁边的屋子里,缺伞的女游客,正在挑选小方块蓝花印布,把它装饰在头顶,妩媚的笑声便飞扬在迷蒙的细雨中。

  朱家大屋,三开三进,现在被开辟为木雕馆。形形色色、古色古香的木雕饰品,为我们透露乌镇数百年来官宦富商人家的荣华富贵信息,展现出乌镇另一个侧面。令人颇觉不解的是,展厅上那两根类似墨西哥玛雅文化的巨大人像木雕柱,线条粗犷抽象,其风格与江南木雕格格不入,不知出自何方神圣之手?

  然而,乌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枕河人家”。进了乌镇,无论你随便往那座石桥上一站,就会看见身前身后沿河而筑的一排房屋,有的房子居然是用石柱支撑在河里的,底部被水草丛拥着,看起来就像浮在河面上的船。这些房子临河的一面,无一例外地开着一扇或两扇窗子,乌镇人说,过去他们买东西不用上街,只要站在临河窗口一吆喝,卖货的小船只便会摇过来,对面交易,货款两讫。我于是顿悟此河之名由来,“市河”即“交易之河”也。何怪茅老回忆家乡时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这便是“枕河人家”的意境,乌镇的真谛所在,因这小河流的其实不是水,而是乌镇的千年历史与文化。

  毕竟精神上的盛宴代替不了饥肠辘辘,中午,一盘香喷喷的荷叶东坡肉让我们有机会品尝一下舌尖上的乌镇,然后,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这个依然在烟雨迷离之中的江南古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最新闻
   第03版:财富榜
   第04版:聚焦点
   第05版:聚焦点
   第06版:百姓事
   第07版:百姓事
   第08版:微播报
   第09版:温州垟
   第10版:远望角
   第11版:星光道
   第12版:云江潮
   第13版:广 告
   第14版:金周刊
   第15版:金周刊
   第16版:广 告
烟雨迷离品乌镇
杨梅之歌
悼念戴光荣同志
摇出来的“缘分”
便是人间好时节
瑞安日报 云江潮 12 烟雨迷离品乌镇 ■俞 海 2012-6-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