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不断升高,在阳光炙烤下,露天停放的车子被烘烤成一个小型“火炉”,车内一些在冬季看来很是“温顺”的物品也成了“危险品”。
据了解,汽车封闭停放在阳光下,仅15分钟,车内温度就会达到65℃。专家表示,夏季,不少车主容易忽略很多安全细节,但这些细节往往会引发严重后果。
近5成私家车
摆放“危险品”
“周日上午,我把车停在小区的路边。下午我去开车,谁知刚打开车门,就听见‘砰’的一声,仔细一看,原来是放在车内的香水瓶炸了,幸好人还没坐进车里,没伤到。”日前,李小姐向笔者说起这件事时,依然心有余悸。
无缘无故,车内的东西怎么会爆炸呢?交警老胡说,每到夏季,不少停在路边的车因车内的香水或打火机发生爆炸。去年,有辆轿车就是因为放在车内的打火机爆炸,导致仪表盘、中控线路、车饰等都遭到烧毁,而且车主的手臂也被玻璃、塑料碎片刮伤了。
“夏季高温下,一些平时放在车内的打火机、香水、老花镜、碳酸饮料、手机、电池等物品就成了危险的‘炸弹’,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但目前很多市民在这方面的安全意识还较差。”老胡说。
昨日,笔者随机调查了停车场上的50辆车子发现,近5成的私家车车内摆放着“危险品”。其中车内摆放最多的是香水,特别是在中控台位置,尤以新车为多。
“这些东西为什么会造成损坏?最坏的结果会如何?”在笔者调查中,这是车主们询问最多的话题。
保险公司
不予理赔
车主张先生就遭遇过类似的事情。他说:“去年8月,我放在车里的打火机被太阳暴晒,引发爆炸。打火机是我之前随手放在中控台的置物架上,爆炸后车仪表盘上被炸开了几个洞,车里布满打火机碎片。”
“更让人郁闷的是,保险公司的出险查勘员检验现场后说,这是烈日暴晒导致车内温度急剧升高而引发的。因为打火机自爆,属于人为原因损坏车辆,保险公司不予保险赔付。”张先生说。
那么,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保险公司是否都不理赔呢?笔者致电多家保险公司,所有保险公司都给出了不予赔偿的肯定答复。一位理赔员说,车载香水、打火机、电子产品、老花镜等物品发生爆炸及其引发内饰损坏等情况,属人为原因损坏,保险公司一般不予赔偿。
揪出车内潜伏的“杀手”
夏天到了,汽车自燃最主要的原因是线路老化和漏油,但也不排除车内易燃易爆物品引发的起火。业内人士提醒车主,不要将香水、发胶、老花镜、打火机等物品放置在车内,以免发生意外。下面为大家搜集一份夏季车内的“危险品”名单,供车友们参考。
危险品一:打火机 危险指数:★★★★★
很多司机有在车内抽烟的习惯,且一般会随手将打火机放在中控台的置物架上,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塑料壳体会因受热而发生爆炸,一旦与车内一些油料、易燃物质等接近容易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与打火机类似物品还有摩丝、发胶、碳酸饮料等物品,这类罐装物品经过高温烘晒之后,很容易膨胀变形或受外力影响发生爆裂。
危险品二:老花镜 危险指数:★★★★
上了年纪的司机或乘客,平时习惯在车上放一副老花镜,以便堵车时看报纸打发时间,看完随手将老花镜扔在车上,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因为老花镜属于凸透镜,容易将光线聚在一起,如果长时间聚焦光线,导致焦点温度过高,除了加快内饰的老化程度外,严重的还会烤坏车内的塑料饰板,甚至导致车辆自燃。
类似物品还有放大镜等。放大镜和老花镜的原理差不多,都能聚焦光线从而引发焦点温度升高。因此,盛夏这类物品要清理出车厢。
危险品三:电池 危险指数:★★★
车内温度高时,电池长时间放置在高温环境里,会发生鼓包甚至有爆炸的危险。所以,车主不要把手机电池、数码相机电池放置在车内,特别是太阳能直晒的中控台顶部以及后排和玻璃窗之间的置物架上。
类似物品还有数码相机、MP3、手机等。数码照相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日益增高,很多有车族会把相机放在车里,随时捕捉美丽的画面。但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这些数码电子设备说明书中的特别提示,即这些高精密仪器不可放在阳光充足或温度过高的环境中。它们对车辆倒是没有多大损害,但对自身可是伤害不小。MP3、手机等物品也是一样,均由精密的电路板和零部件构成,长时间暴晒,容易让这些电子产品损坏,在高温环境下内置的电池会鼓包甚至爆炸。
危险品四:香水 危险指数:★★★
绝大多数人喜欢放一个香水座于车内,但夏天最好移除,因为香水挥发后会产生一种易燃气体,其爆炸临界点为49℃。而且有液体的香水瓶在太阳照射下,也可能产生凹凸镜的效果。
类似物品还有液体芳香剂、香薰精油等。
危险品五:矿泉水 危险指数:★★★
炎炎夏日,不少开车族还习惯在车里或后备箱里存一些瓶装水,方便随时饮用。可是,瓶装水所使用的聚酯瓶往往含有可能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的双酚A等物质,在阳光暴晒后,聚酯瓶发生变化,会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析出进入水中,为健康带来极大隐患。
专家建议,瓶装水最好随买随喝。如果瓶装水在高温条件下存放过,最好不要饮用,塑料瓶也最好丢弃,更别当做茶杯循环装水。因为汽车时常停在户外,会接受太阳暴晒,加上车子停止驾驶后,发动机虽停运,但还会散发余热,车厢内温度有时会非常高。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各种饮料的塑料瓶都不耐高温,平时安全无害,但在高温之下容易变形,还可能使瓶中的化学物质释放入饮料中。
类似物品还有CD光盘等。CD光盘是由光学塑料聚碳酸酯外加一层铝薄膜制作而成的,铝膜上还刷有一层保护漆。聚碳酸酯中含有大量双酚A和苯,在车内温度高达60℃以上时,很容易扩散到空气中。这样一来,又形成危害人体健康的“毒品”,并且其在高温暴晒下容易变形,严重的还会引发燃烧。
危险品六:深色墨镜 危险指数:★★★
夏天行车阳光刺眼,许多“潮人”喜欢戴上墨镜,扮靓帅酷、遮挡阳光两不误,不过,这也可能增加驾驶中的危险性。为此,交警部门提醒开车一族,开车不宜佩戴颜色过深的墨镜,特别是进出隧道前,由于光线突然变化,驾驶者会产生两秒左右的视觉迟钝,应提前摘下墨镜,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交通事故。
此外,夏日的地下车库和室外有较大温差,汽车从地下车库驶上地面后,汽车玻璃或放置于车内的眼镜都会起雾,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专家建议,上车时应将车窗打开,缩小车内和车外温差。
相关链接
车内快速
降温小贴士
盛夏,汽车停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这时要是一头钻进车里,就好像进了一个大烤箱。不少车主在网上探讨,总结了4种车内快速降温的小窍门:
妙招一:空气对流法
打开右侧车窗,再打开对角线的左侧车门,其他保持关闭状态,来回开关车门5次以上,利用对流原理把空气扇出车外。
妙招二:直接开空调
先打开4扇车窗,再打开空调,把热风吹出去。
妙招三:自制降温剂
用高纯度的酒精和水,按照1∶10的比例混合。打开车窗,再把自制降温剂均匀地喷洒在车内。
妙招四:化学降温法
在很多汽车用品店里都能买到一种快速降温喷雾,它的原理其实就是用干冰(二氧化碳固体形态)来达到降温效果。
(陈丹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