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生 孙余丹)昨天是第9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每个献血者都是英雄”。据了解,我市血站各类血型的血液处于低限库存线(即只能满足5天的临床用血量),尤其是“熊猫血”、血小板始终供不应求,常年处于紧缺状态。
“熊猫血”医学上被称为“RH阴性血”,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血型。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拥有这类血型的人数比例最少,大约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之间。根据ABO血型的不同,“RH阴性血”又分为RH阴性A型、B型、O型及AB型4种,其中RH阴性AB型最稀少。
“我们一般对曾献过血的RH阴性血型人员进行登记入库,需要时会联系这些人到就近的采血车上献血,检验合格后,马上给患者输用,这叫‘应急献血’。我们平时也会碰到一些RH阴性的自愿献血者,他们献的血液我们要在第一时间送到温州中心血库进行冰冻保存,以备急需。”瑞安血站副站长林孟坚说。血液从采集、检验、分离、贮存直至使用前均须在4±2℃的环境中,保存期限一般不超过35天,将新鲜血液“冰冻”于-20℃以下时可以保存一年。因为保存成本很高,只有RH阴性血采取冰冻保存。
笔者从我市血站血源科得知,目前登记在册的熊猫血人数逾400人,其中,A型106人,B型145人,O型155人,AB型21人。“这数据包含了曾经从外地调血的人员名单,我市的‘熊猫血’登记者很少,排除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以及登记的手机号停关机的,剩下的就没有几个了。”血源科科长胡小玲告诉笔者。在入库的名单中,部分人员的血液因检验不合格而被永久取消资格,另外一些近期内已献过血的人员则被定为暂缓献血。
最近一次“熊猫血”献血是在今年的6月4号,是由血站的工作人员林国平向市人民医院一位约90高龄的病人献出的。 “我市大部分‘熊猫血’都要向温州中心血库调用,所以血量非常紧缺。”胡科长说。
同样是“熊猫血”的谢冬冬,今年已经是第4次献血,献血量累计达1500毫升。“我是平阳志愿者团体中的成员,献血救命是我应该做的,而且我会一直坚持。”谢冬冬说。
据悉,“熊猫血”的献血程序和事前准备与其他血型无异,严格按照献血咨询、填写咨询表、体检、检验、采血及领证等步骤。献血前要注意两周内不能拔牙、一周内无感冒、吃药的状况、前一天晚上不能喝酒、保证充足睡眠。
另外,公民无偿献血累计1000毫升以上的,本人终身免交临床用血费用,而“熊猫血”的统计兑换则按献血量的2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