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议]
英雄与无奈
■薛建国

    事件:6月14日是第9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每个献血者都是英雄”。据了解,我市血站各类血型的血液处于低限库存线,尤其是“熊猫血”、血小板始终供不应求,常年处于紧缺状态。(详见本报6月15日2版)

  

  “每个献血者都是英雄”,这是第9个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很铿锵。

  “英雄”这个词,换个说法就是很伟大、很了不起。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谁都可以成为英雄的。

  参加无偿献血,就能成为英雄,这英雄好像来得过于容易了一些。

  无偿献血,早该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今天将其上升为“英雄”这一高度,与其背后的沉重现实不无关系。“血荒”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瑞安也不例外:市血站各类血型的血液处于低限库存线(即只能满足5天的临床用血量),尤其是“熊猫血”、血小板始终供不应求,常年处于紧缺状态。

  血是人的命脉,“血荒”的出现,可以说是“夺命之灾”。照理说,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血源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哪?在于义务献血还没有真正成为公民自觉、自愿的行动。这是公民意识缺乏的典型表现。

  公民意识源自社会意识和国家意识,即责任和担当,因此,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绝不可以仅为自己而活着。

  无偿献血,就是用自己的血救别人的命,所以很光荣。知道这事很光荣,但不是每个人都想光荣,光荣强求不得。与献血光荣相比,献血者是英雄则更具褒奖性。呼唤“英雄”,是因为用血告急,更多的是无奈;寄希望于“英雄”,是为了让血库变得充盈,生命不再缺血。

  献血者是英雄,是把献血行为赋予了一定的神圣色彩。英雄,这个词很诱人,很多人也有英雄情结,但英雄不是集结号,有的人心里崇尚英雄,但生活态度却甘于过普通人的生活。这没有什么不好。可以视献血者为英雄,但公民的觉醒不能光依赖于“英雄”。在无偿献血遇冷这事上,关键要让民众明白一个道理,即使你所需要一种平淡的普通人生活,只要条件允许,无偿献血也应该成为你的自觉行为,既是为了他人,也是为家人和自己。

  以前,听过一位部队领导做战士思想工作,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人如果活70岁,当兵3年是在保护别人,而67年是被别人保护。现在一想,这个比方同样适用于无偿献血,你的一次无偿献血,等于是为家人和自己上了一份责任险,因为无偿献血实为“有偿”,根据规定,无偿献血者本人及家人今后可以享受免费或优惠用血。

  解决“血荒”,杭州某些医院的做法是:非紧急手术病人,让其亲属参加无偿献血,拿到献血证后再为患者施行手术。看似缺少点人情味,但也不失为一个救急之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互看互学 互学互比”标杆县市行
   第03版:最新闻
   第04版:有话说
   第05版:微播报
   第06版:百姓事
   第07版:议事厅
   第08版:温州垟
   第09版:远望角
   第10版:竞技场
   第11版:玉海楼
   第12版:广 告
   第13版:学周刊
   第14版:版面
   第15版:学周刊
   第16版:广 告
英雄与无奈
图片
学生溺水悲剧何时不再重演
“血荒”
也要找原因
声 明
花葬,不必担忧“死不起”
群众欢迎真正的“秀”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4 英雄与无奈 ■薛建国 2012-6-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