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上一些人心浮气躁,教师也不能幸免,这里有来自教育外部的诱因,也有来自教育内部的“逼迫”。教师忙碌得犹如旋转的陀螺,来不及停歇,来不及休憩,一些人感慨“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接二连三的考试,“烤焦”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竞赛考、模拟考、月考……大行其道,越是名校,考试的名目越是繁多,弄得许多教师穷于应付、身心俱疲。出试题先不说,考完后教师要评卷,分数出来还要排名,身累心更累。压力之下,有的教师索性以考代教、以考代学,哪里还有心思认真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
每学期名目繁杂的教育检查、评估,常常令教师难以招架。教学常规检查、校园文化建设检查、校园安全检查、消防安全检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现代化学校评估、示范学校评估、教学规范学校评估、绿色校园评估……学校的各种各样检查和评估,大都牵涉到每位教师,需要每位教师的全力配合。像教学常规检查,不仅有学校的月查,还有学区、县里的层层复查。这些检查往往只看上交的材料是否齐全、漂亮,基本上属于应付的表面文章,实际作用和价值有多少大家心知肚明。明知毫无意义,却又不得不全力以赴准备和造假,如此检查早已使教师心寒。
每学年各级各类翻来覆去的考核,让不少教师心力交瘁。本来每学年已有教师年度考核,忽然又平添了“教师师德考核”。实际上,年度考核表格里,就已经包含师德内容。还有学科素养提升考核、德育工作考核、中学高级教师履职考核、名师名校长考核、“三坛”“骨干”教师考核等。有考核就有“优秀”、“合格”、“不合格”等级,有苦干真干实事求是的,也有挖空心思弄虚作假的。当考核与绩效工资、奖金挂钩,考核的含金量倍增时,谁还敢掉以轻心?
层出不穷的热热闹闹评比,更是叫教师几近崩溃。职称晋升评比、教学新苗新秀中坚宿将评比、学科教学骨干评比、教学能手评比、优质课评比、先进个人评比等等,论文、笔试、面试、上课,过五关斩六将,一级一级打拼,整个过程下来,人都要“脱层皮”,其中的艰辛还真是不堪回首、刻骨铭心。倘若再遭遇某些潜规则和不公平,还有谁能专心致志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培训本来是教师的福利,在培训中不断完善自己,培训应该百利而无一害。然而,当全员培训变为一种强制行为,且枯燥乏味又毫无收获,这样的培训真是劳民伤财。“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师领雁工程”、“90学时集中培训”,这些年教师培训的工作力度不可谓不大,用了那么多钱,费了那么大劲,其成效如何有谁知道?
其实,困扰教师的东西远不止这些。学校原本应该是整个社会最洁净、最清静的地方,如今却人为地被变成名利场,还有几个教师会静下心来教书育人?倘若让教育回归教育本真,那就要将教师从考试、检查、考核、评比、培训等束缚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匆忙的工作脚步慢下来,有闲暇进行阅读和思考,有心情享受工作和生活。只有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才有学生享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否则,再怎么样也回归不到教育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