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瑞安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两个性质恶劣的黑恶团伙覆灭,69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60名犯罪成员被成功移诉,网上追逃22人,破获各类案件57起。
黑恶势力的存在,挑战的是社会公平正义,不打掉他们,就没有老百姓的好日子。因为黑帮最终侵害对象是老百姓。比如,米面是每个家庭最基本生活食用品,而曾几何时,在瑞安,米面、粉干市场却被黑帮把持着,强买强卖。如此,老百姓能幸福得起来?两个黑恶团伙被捣毁后,瑞安市鲜粉、米面市场的垄断被打破,鲜粉、米面的每市斤进货价格均价下降0.3元,重新回归有序。不用说,咱老百姓的心里一定是愉悦的。从这一点上看,打黑除恶是大快人心之事。
打黑除恶一定要“常态化”,运动式的打黑恶,即使老百姓高兴,可能也就是一阵子。黑恶势力的形成,有时间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初始阶段容易打,势力扩大了比较难打,发展成熟了则更难打。打黑除恶的“常态化”就是不给黑恶势力有生成的土壤,有形成的时间,趁早打,趁小打。
趁早打,趁小打,前提是职能机关要“知早识小”。因此,职能机关一定要转变作风,到基层去,倾听民声,了解实情。黑恶势力造成的危害,老百姓感受最深,但往往由于惧怕不敢举报。到百姓中间去,就是取信于民,促使他们下定举报黑恶势力犯罪的决心。走基层的过程,是及时获得犯罪信息的过程,是准确把握黑恶势力犯罪的趋势和苗头的过程,是抓住有利时机将黑恶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过程。
能不能趁早打,趁小打,取决于干部的观念。一些黑恶势力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或由小到大,就在于一些干部对打黑除恶抱有消极观念,认为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影响地方形象。实践证明,只有打掉了黑恶势力,让人民群众有了安全感,才会有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地方形象。
“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是打黑除恶需要遵循的原则。只有保持对黑恶犯罪的高压态势,将黑恶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低级层次,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使人民群众天天有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