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因点滴而简单
一提到习作,很多同学都会因贫于无材而困惑。其实要想写好作文并不难,关键是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要从小养成细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这样就不愁作文有多难了。下面我就如何从生活细小处帮助习作谈一些想法。
搜“小”处。要想写好作文,同学们平时多多注意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学会用眼细观生活小事,用耳聆听生活见闻,用口品评身边琐事,用笔随记生活情感,用心感受生活情怀,积小材而大用。比如,当我们走进风景名胜区,可以及时用笔记、照片、录像等记录所见所闻和所思,包括游览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一些关于景点的传说故事,关于景点的对联诗句等,都是我们习作的好材料。这样,我们不仅可饱受游览之乐,更可贵的是游之有得。
挖“新”处。“生活是个大课堂”大家要培养自己拥有一双发现新事物的火眼金睛。无论是观察事物,还是思考,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用自己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想法来抒发自己的感受。那么,生活新处何处寻?另一种眼光,另一种看法,另一种观点,另一种角度,另一种表达方式,另一种动笔方式……一处新是新,多处新则更佳。
掘“巧”处。“生活处处有学问,只有留心方可得。”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留心生活中一些特别的事物,尤其是一些难忘的人或事,让人听起来好玩、好奇、幽默的,一些听起来小巧玲珑的袖珍街头巷尾小事、邻里乡亲事、同学之间磕磕碰碰小事等,这些都是我们大家习作的好素材。
抓“准”点。新理念虽然对写作提出了可不拘形式的观点,但我们发现,如果大家用心去描绘某个细节,经过不断的修改、品味,细节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饱满。因此,若是在习作中,我们抓住了某一个点,就要善用语言文字深入、细致地刻画,动情描述,能及读者所读如身临其境,那就到位了。
多“抒”点。情感从何而来?答:从心而来。无论是古代的文人墨客,还是现代文豪大家,他们往往都有一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一首写景绝句,几行内心词句,仅短短几个字,大气而精炼,就是最好的抒怀。所以,我们要养成在平时多进行不拘形式的练笔。几句话、一首短诗,甚至是一两句话,一点一滴皆可收获。
多“爱”点。爱是一切情感的基础,有了爱心,才会有动情的故事;有了爱,才会有真情实感。老师的爱无形中感化同学,把爱心抛向同学们,让大家在爱的感化下助人为乐,萌发爱心,对同学、长辈、自然,这些都是习作的真情实感。
找“名”点。同学们要敢于舍出时间,培养自己爱看中外名著的习惯,找一些喜欢的名人著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今中外,名人志士,正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才有了他们成就的人生。爱看书,习作自然就成功了一半。
当然,有了这些写作文的方法还不够,要想走好这条路,写出特色,写出性格,同学们仍需要一颗追求的心,上进的心,细致的心,坚强的心。这样作文会因点滴而简单,也会因点滴而精彩。 (摘自小记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