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爱心。温暖。
■记者 金汝 见习记者 钱枫枫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日历也将翻到2013年。回望2012年,或是偶然的机缘,或是既定的方向,有一群原本平凡的人走到了大众的面前。
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唤起了一条生命的重生;他,用诚挚的爱心照顾多病的岳母,诠释孝的含义;他们,不留名,却用一笔笔钱延续着万松茶亭的爱心……
正是无数个新闻事件中的平凡人,为瑞安2012年绘出了美与爱的注脚。这些带给我们感动、温暖的人,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最美护士”
王国双
7月23日深夜23时,网上出现一则题为“众人抢救落水儿童 有现场视频”的帖子。在时长1分15秒的视频里,一位年轻姑娘双膝跪地,不停为落水小男孩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7月24日,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名年轻的护士叫王国双,是锦湖街道卫生院的护士。次日,她的事迹伴着一份份报纸,温暖了所有读者的心窝:当时,正在家里吃饭的王国双听到呼救声,穿着拖鞋小跑出来,掰开刚被救上来的溺水小男孩的嘴巴,小心清理里面的淤泥,然后俯下身对他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直到120救护车赶来,她才悄然离去。
这个腼腆的“90后”女生,用自己的专业与爱心,将一个溺水被救上岸的男孩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7月27日,落水小男孩转入普通病房,其父上门为王国双送上一面“救命恩人,最美护士”的锦旗。
“国双完全没有考虑万一救不活孩子的后果,秉着医护人员‘救人第一’的精神救人,我们都为她感动和骄傲。”锦湖街道卫生院院长周玮静说,王国双平时就乐于助人,这一次的行为并不让他们意外。
网友“7232003”说,看到这幕真让人感动,感谢好心人热心帮助,这不仅仅是救了一个孩子,而是挽救了整个家庭。
接下去的几周里,各大电视、报纸媒体相继对她进行报道,短短几天时间,网站上的帖子点击量过万,网友称她为温州的“最美护士”。8月3日,市卫生局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广大医务工作者向王国双学习,学习她热爱工作、乐于助人的大爱无私精神。
如今的王国双,依然是美丽的白衣天使,工作忙碌而充实,将灿烂的笑容带给每一个患者。
“最美交警”陈文波
今年11月1日前,陈文波还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交警,每天在路上风吹日晒,疏导车辆、处理事故。因为性格、个头还是敬业精神都和许三多很像,便有了“许三多”的称号。
11月1日,他在处置一起摩托车坠河事故过程中,不顾伤者满嘴污泥,对其施以心肺复苏急救。虽然最终没能挽回伤者的生命,但这个举动给了逝者生命中最后的温暖。
11月3日,本报以《溺水者满嘴淤泥 交警人工呼吸施救 生命最后一刻的温暖》对他作了报道,顿时引来社会上的巨大反应。
“如果当时不这么做,就对不起这身警服了。”对本报记者的采访,陈文波没有就此事多做说明,只称他是应该的,就挂了电话。
家属说,陈文波的救人行为,是对生命的尊重,让逝者感受到人间最后的温暖,这令他们悲伤之余感到丝丝欣慰,相信逝者在天之灵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了。
陈文波救人一事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微博转发上千条。网友们赞誉陈文波是“最美交警”。此事还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
因为这个温暖人心的举动,陈文波荣立三等功一次,被聘为“浙江省交通安全宣传大使”,还被破格提拔为交警莘塍中队副中队长。
到交警莘塍中队后,他便主动担起了累活、苦活,把警车当办公室,奔走在一个个交通卡点……
“最美新居民”张女士
看到陌生的老人摔倒在地上,扶还是不扶?南京彭宇案让很多人碰到这类情况时,选择围观。但安徽籍的张女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扶,而且还将老人送往医院,亲自照顾,直到老人的家人赶来。
11月13日,本报刊登《最美新居民温暖了瑞安城》一文,讲述了张女士的感人故事:11月12日,她在市区望江菜市场附近看见一位老人晕倒,立即喊来三轮车将老人送往医院急救并垫付了医药费。在老人的家人到来之前,她亲力亲为照顾老人,甚至离开时还不愿意接受老人要还的医药费,以至于很多病患和家属误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
当病患家属和医生护士得知事情的缘由表扬张女士时,她淡淡地说了一句:“应该的,谁家还没有个老人呢。”
11月14日,被救的老人从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转入住院部治疗,情况较为稳定。家属希望寻找好心人道谢,却发现只知道她姓张,名字和电话号码一概不知。
网友说,现在社会经常发生“碰瓷”事件,很多人怕惹麻烦上身,不敢扶摔倒的老人,张女士不仅将晕倒的老人送到医院急救,垫付了医疗费用,还亲力亲为照顾,令人感动,社会就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10位道德模范
与最美护士、最美交警、最美新居民不同,道德模范的魅力大多来自日常的点滴付出和奉献。
无论是省吃俭用、热心公益的彭秀兰、程志骇,或是多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敬业奉献的叶建松、刘发起、张树军、吴碎国,或是以一己之力悉心照顾年迈的长辈的阮春玲、蔡金当,再或林雪凑、薛孝柳等,都是积小善为大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多年来,阮春玲用辛勤的双手和纯朴的心,艰难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挑起了照顾婆婆和大伯的重担。
当丈夫出车祸导致两腿残疾,年迈多病的婆婆又一病不起,一家人的饮食起居都压在阮春玲身上。然而,生活的重担并没把她压垮,独自承担起赡养婆婆及照顾老公和智障大伯的重任。即使患有重度腰椎间盘突出,她仍每天咬牙忍着疼痛,默默劳作。
婆婆大小便不能自理,有时候会弄得全身都是。面对秽物,她不怕脏,用纸垫手一把把往外抓,从没有怨言。“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恶心,慢慢也就习惯了。”阮春玲说。
本报11月14日曾以《“好儿媳”是她们共同的名字》对她的事迹进行报道。
刘发起,山东枣庄人,1985年4月出生,现任市公安消防局瑞安中队一班班长。入伍9年来,他参加大大小小3000多次战斗,抢救了50余人的生命,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优秀士兵3次。
消防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之一,火场就是战场。因此,只要登上红色战车,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在刘发起心中涌动。作为班长,刘发起经常冲在灭火救援的第一线。
在今年仙降“7·23”火灾中,从中午开始到晚上22时左右,他握着冲击力十足的水枪在火场中坚守岗位。火焰带来的热浪扑面而来,但他始终没有退却,手酸了就换个姿势,饿了就扒几口饭重新上阵……当火灾被扑灭之后,他已经坚守岗位七八个小时,汗水湿透了消防服,整个人都虚脱了。
三位“最美”人物和10位道德模范的事迹令人感动,然而,2012年感动我们的人还有很多。
“最美护士”的背后,是7位热心人合力从河中救出小男孩的故事;4月12日,86岁高龄的著名花鸟画家施美生老人与世长辞,临终前立下遗嘱,书画捐给各级博物馆,100多万元的存款除去丧事费用,全部捐给慈善机构……更多平凡、朴实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人心,为社会谱写了五彩斑斓的爱心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