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资带动特色农业多点开花
晚稻单产创历史新高 龙头农企规模扩大
■见习记者 黄国夫/文 记者 孙凛/图
对农业来说,2012年是个丰收年,我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116万亩,平均亩产445.1公斤,总产14.739万吨,单产增幅3.2%,总产增幅为2.4%,实现三增目标。与此同时,今年我市“两区”(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得到长足发展,30个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完成,大投资大建设使得我市特色农业呈现多点开花之势。
粮食迎来大丰收
近日,在位于南滨街道塘渔村的顺旺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户们正在紧张地碾米、包装,一辆辆装着大米的农用车从这里开出。
“今年粮食大丰收,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均产值这么高,我种粮十几年这还是头一次。”合作社负责人钱顺旺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平均亩产比往年多出100公斤,每亩纯利润增加300元,今年他实验种植的“甬优12号”亩产达到8622.8公斤,成为今年瑞安的亩产之冠。
今年我市粮食迎来大丰收。据了解,今年我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116万亩,平均亩产445.1公斤,总产14.739万吨,单产增幅3.2%,总产增幅为2.4%。其中早稻种植面积86771亩,平均单产410.9公斤,总产35657.12吨;晚稻面积20.5万亩,预计单产将达到489公斤,总产10.0253万吨。种植面积、平均单产和总产实现三增目标,晚稻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
特色农业遍地开花
在粮食大丰收的同时,我市的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更是遍地开花,“两区”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位于南滨街道阁三村的金海水产养殖场是温州市首批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该养殖场利用大棚技术,将生长于南美洲海域的白对虾,成功引入瑞安。
该养殖场主管黄邦新说,对虾养殖具有病害多、生长缓、养殖效益低等问题。而大棚养殖对虾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且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利润较好等优点。
目前,该养殖场年产南美白对虾120余吨,年产值达500多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我们今年又投入170万元,创建省级对虾大棚高效养殖精品园。”黄邦新说。
据了解,今年,我市积极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两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共立项35个项目,项目总投资达6949.56万元。目前有30个项目已完成建设,共1.2万亩,通过温州验收;2个示范区、7个精品园、1个休闲观光示范园区通过温州市级验收。今年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38457亩,涉及9个镇街,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随着“两区”建设的加快,涌现出了雅林现代农业园、梅屿蔬菜产业示范区、湖岭鹏享生猪精品园等富有特色的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为我市农业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热销
市农办数据统计,我市今年新增市本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累计达到181家,实现产值42.5亿元。其中116家生产加工型企业实现产值达38亿元;流通服务型企业24家,销售额达47.5亿元;种养生产型企业41家,产值达4.5亿元。
随着农业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我市的农业产业不断升级,农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增加,甘蔗、牛肉制品、板蓝根等农产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我市农产品深加工的不断完善,使得我们在全国、省内外参展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并获得不俗的成绩。”市农办经济发展科科长戴其隆介绍,在今年11月份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上,我市参展的35家农企各类产品现场销售额达191万元;签订成交合同24个,成交额408万元;签订意向合同95个,金额2336万元。此外,还有2家企业共3个项目现场签约,金额达850余万元。
据了解,今年我市积极参加、组织全国、省内外各类农展会8个,累计参展企业159家(次),现场销售额923.2万元,签订各类合同额708万元,意向合同428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