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计划”齐发力 共创共建促和谐
——2012年我市精神文明创建足迹
■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陈云超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2012年,我市以“五创一建”活动为主抓手,以文明县(市、区)创建为目标,坚持实创长创,注重共建共享,全面展示我市精神文明创建路上的新探索、新成绩、新亮点。随着一系列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惠民措施逐步实施,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市民素质逐渐提高,文明的种子正在每个瑞安人的心田植根。
实施核心价值
导向引领计划
在瑞安,提起我市最大的民间公益性茶亭“万松山免费茶水服务站”,大家都会啧啧称赞。日前,中央文明办组织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新浪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文明网等6家中央重点新闻官方网站,来我市采访万松山茶亭及其折射出来的瑞安道德力量。
据了解,该茶亭每年为200万人次上山锻炼市民免费提供茶水,每天都会迎来参与洗茶杯的义工和向茶亭送中草药、送纸杯、捐款的爱心人士,其中便有不少“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的志愿者。
2012年以来,我市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实施核心价值导向引领计划,加大投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大讨论活动、传统文化“五进工程”、“学雷锋,比服务”活动和关爱空巢老人、新居民、留守儿童、残疾人“四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功能,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大力实施传统文化“五进工程”中,我市在温州市率先成立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制订传统文化“五进工程”实施方案,举办“青少年崇德教育夏令营”、“养正师德交流会”、“孝德讲堂”等主题活动15场,全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村居(社区)、进企业、进家庭;举办为期3天8场以“弘扬中华文化、做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首届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让全市近8000人次接受了传统美德教育。
实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计划
“看看电影读读书,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2012年7月24日,“传承文明·快乐成长”——“春泥计划”暑期快乐营开营,历时一个多月的活动共计惠及我市青少年12万余人次,为未成年人呈上了一顿丰盛的“暑期大餐”。
2012年,我市投入249万元,成功实现“春泥计划”全覆盖,惠及938个村居(社区)。同时结合农村新社区实际情况,开展春泥计划“示范村”和“示范社区”创建,共建成16个“春泥计划”示范村(社区)。村(社区)达标率97%,覆盖率达100%,镇级村居示范率达15%,农村新社区示范率10%。
剪纸、画画、学声乐……每到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各个活动室就成了农村孩子们的好去处。为解决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不多、配套设施不全、分布不均、师资不足等问题,我市积极探索新载体、创建新特色,在已建成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基础上,新创成乡村学校少年宫8所,整合提升全市42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基地。
2012年6月26日,在汀田第三中学举办的温州市“春泥计划”·乡村学校少年宫互看互学瑞安现场会上,马屿镇跃马社区“春泥计划”1+X实施点、汀田三中学校少年宫、市蓝夹缬博物馆等3处观摩点建设大放异彩,为温州市开展“春泥计划”提供了示范样板。
“春泥计划”只是我市不断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计划推向前进的一部分。去年,我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德育教育,深化“春泥计划”、国学经典诵读、暑期快乐营等道德实践活动。注重德育创新,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打造出未成年人德育特色品牌,实现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切实优化。
实施基层文明共建共享计划
在湖岭镇亦垟村,孝文化村创建已深入骨髓。去年,我市积极开展孝文化村(社区)创建,以“传递慈孝,共创文明”为主题,通过“五孝三建”(开展宣孝、评孝、学孝、倡孝、行孝活动和建设孝文化园、孝文化墙、孝文化室)主题活动,强化孝文化宣传教育,形成当地“人人行孝、争当孝子”的社会氛围。
推动城乡文明发展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群众得实惠,让百姓更幸福。如今,一幅幅城乡“手拉手”共建共享文明的画卷已跃然眼前。
去年,我市全面深化“双百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实施全市177个各级文明单位与156个行政村结对,培育10个创建示范点,创成1个温州市星级文明镇、15个温州市文明村,力争创成1个省文明村、3个省文明单位。积极开展思想道德联育、文体活动联办、经济发展联促、特色文明联创等活动,创成陶山镇荣祥村等10个示范点。
文明村镇创建不断深入,“一区一品”社区品牌建设继续推进、非公企业文明创建有效开展,取得丰硕成果。华峰集团作为中央文明办“深化文明创建、负责任地做产品”主题活动试点单位,开展了“文明伴我行”、“负责任地做产品”星级员工评定等十大载体活动。
如今,行走在瑞安,随处可见公共汽车上礼貌让座,乘电梯、购物、买票、就餐等自觉排队;社区邻里节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定期定点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理念;开展“手拉手、诵经典”亲子读书会等活动,深化精品文明社区创建,打造巷弄文化、庭院文化、广场文化等社区创建品牌……点滴细节之间,文明之风已在融入到瑞安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一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基层文明共建共享。
实施“五创一建”巩固深化计划
通过实施洁化考评“六步法”,按照考核排名、媒体公布、预警分析、联合督查、约谈点评和兑现奖惩等6项步骤,我市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洁化工作考评机制,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省级卫生城市复评中,我市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省检查组充分肯定;在温州市“互看互学”活动中,洁化工作得到温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一致好评。
在推进洁化大行动过程中,我市出台《瑞安市洁化工作考评办法》、《瑞安市城乡环境整治大行动工作方案》,通过抓动员、抓协调、抓督查,深入开展拆违、洁化、亮化、美化等行动,超额完成拆违年度任务。成功兑现2011年度洁化工作3个优秀单位、3个良好单位的奖励。全市镇街洁化工作投入9700多万元,拆除户外广告3907处,共计51335平方米。
创建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促进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
实施公民道德
规范养成计划
2012年,我市全面实施公民道德规范养成计划,注重从市民身边发现善事善举,坚持不懈地宣传道德典型、时代楷模。启动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经群众推荐、审核公示、评委评选和群众投票等程序,彭秀兰等10位市民最终登上了颁奖台接受表彰。
首次以社区为单位,开展首届瑞安市道德示范家庭和新居民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了446户道德示范家庭和60名新居民道德模范,做到村村发动,广泛参与,有力促进了乡风评议的进村入户。
为在全社会形成了讴歌真善美的新风尚,我市还推出“瑞安好人榜”、“寻找瑞安好人”等报纸专版和电视专栏37期,深入挖掘报道“最美现象”, 大力宣传表彰“最美护士”、“最美交警”、“最美新居民”等凡人善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成就了我市公民道德规范养成计划的不少创新之举。《瑞安市道德模范优惠待遇政策规定》的出台,被中央文明办《精神文明导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道德模范创业贷款扶助性政策的推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道德模范帮扶激励机制,为温州市首创。
此外,我市举办首届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积极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文明出行从校园做起”主题教育活动,切实解决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一个个有声有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着公民道德规范养成计划走向深入。
实施干部队伍
创先争优计划
为确保去年重点项目的完成,我市以组织协调为先,发挥职能优势,敢于协调、善于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信息调研工作,健全全市文明办系统信息网络,建立全市信息工作联络员队伍,强化文明网建设管理,在浙江文明网发稿排行量位列前十位,县(市、区)信息得分排名第一。
以责任分工为要,细化目标任务,我市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科室,做到千斤担子众人挑。以督查考核为重,建立领导联系、激励考核等制度,严格落实考绩办法。以优化服务为本,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基层行”活动,深入实施“一线工作法”,着力提升为基层服务的水平。
按照“内提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我市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为抓手,全面落实即办制,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研讨交流、学习考察等活动,着力打造高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队伍。
结合“走转改”活动,我市积极践行“文明创建基层行”,实施办领导联系结对“1+3”制度,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推动文明创建重心下移、实效惠民,切实营造“凝心聚力抓创建,一心一意树文明”的工作氛围。
协办单位:
瑞安市邮政局
瑞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