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瑞安之三
绿色瑞安
扮靓城市美丽容颜
■见习记者 钱枫枫 记者 金汝 金行哲 实习生 金智伟/文 记者 孙凛/图
漫步在城市的绿荫大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放眼望去,深绿的是树,浅绿的是草,红色的是花,连阳光透过绿叶射下来的光线也透着绿色。
周末带着孩子到郊外春游,在云江河畔满目可见碧翠,如诗似画;远近山岭,层峦叠嶂,如墨似黛。春天桃李盛开,盛夏绿树成荫,秋季枫叶火红,寒冬松柏常青。
网友“萌萌”对“绿色瑞安”的期待,总是浮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她说,如果瑞安是这样的话,那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幸福指数也会随之上涨。
“这还不够。”市民陈克嘉觉得,除了“萌萌”的这幅画卷外,我们的城市里应该没有震耳欲聋的噪音,工厂、企业不再偷偷排放废水,人们吃的蔬菜水果都是天然的有机产品,这才是一座真正的绿色城市。
企业精打细算“节能账”
生产线排放出去的热气,还能再回收利用吗?对于瑞安东威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威塑胶)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生产车间内,一个看似简单的烘箱余热回收装置就是东威人的底气。
东威塑胶节能减排项目负责人项晓波说,烘箱余热回收装置可以将排放出去的热量回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循环利用。
塑胶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如何降低高耗煤产生的热量流失,实现余热回收,成了摆在企业主面前的一个难题。
据介绍,东威塑胶有1台燃煤锅炉,每天消耗近11吨标准煤。经测算,技术人员发现当布鲁克纳线TDO(烘箱排气设备)排放废气时,有30%以上的热量白白流失了。
自前年上半年起,公司投资60万元引进先进设备,主要改造烘箱排气设备,即在锅炉上安装余热设备系统,将其在生产过程中流失掉的热气进行回收再利用。
“经测量,烘箱排气口温度可达205℃,现在通过热交换回收,余热全部可重新充实到烘箱,相当于每年可节约168吨标准煤。按照1吨标准煤1000元的市场价算,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可节省近17万元。”项晓波算了一笔账。
尝到甜头后,公司决定继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去年1月,公司开始了第一批36台电机的变频改造。变频项目完成后,一年可减少用电90.5万千瓦时,相当于可节约60多万元。
日产30吨猪粪走上生态路
看着以前散发着臭气、堆积如山的猪粪,如今变成了有机肥、燃料、电源,市鑫农畜禽合作社负责人王月华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家合作社养猪已有3年多,年生猪出栏量约1万头,存栏量约3500头,每天产生30吨猪粪。以前,这些猪粪都是清扫到一个集水池里,但是不能完全控制臭气,常常引得周边邻居的不满。这让王月华等人头疼不已。
改变来源于一项叫沼气综合循环利用的新技术。2011年,王月华向市农村能源办公室申请了沼气综合循环利用新技术,成为我省第一个沼气综合使用循环利用新技术的案例,并获得补助款110万元。
去年6月,工程开始投入建设;11月竣工,总投资约220万元。从此,鑫农畜禽合作社猪圈大变样。
市农村能源办公室技术推广科副科长蒋小明介绍了这项新技术的运作流程:猪粪经一体化厌氧罐发酵产生沼气后,再通过各项配套技术,顺利地转化为电能、生活燃料以及农业有机肥料。因生产过程中需耗电不断注入热水,便在现有技术上,增设太阳能和纯沼气发电机余热来供热水,节能又环保。
“平日里让人头疼厌恶的猪粪,没想到用上新技术后竟成了宝,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王月华感慨地说,一项新技术就将每天30吨的猪粪转化为电能、燃料、有机肥等资源后,形成一种全新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桐溪美景引得鸳鸯来
趁着元旦假期,摄影发烧友叶敏和一群朋友来到陶山镇桐溪景区,寻找这里的近300对“鸳鸯”。
来到景区,他们顿时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雨雾迷蒙,犹如仙境,湖心岛附近,一大群鸳鸯时而飞翔,时而嬉水,有的还蹦到岸边的岩石上栖息,成双成对,如胶似漆。
以前景区内也出现过鸳鸯,但数量很少。随着景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鸳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今已经有近300对鸳鸯来到桐溪景区。
“这么多鸳鸯聚集在桐溪景区还是头一回,这种情况在省内都是‘独家’的。这些‘美丽客人’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上镜率可高了。”桐溪风景旅游管理所所长何月龙介绍,鸳鸯是在北方繁殖,在南方越冬,之所以选择桐溪景区,就是鸳鸯们“看上”了这里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近年来,桐溪景区注重生态保护,青山绿化,确保水质达到一级标准,成为候鸟越冬的栖息胜地。前些年桃花水母的现身和近年来鸳鸯的大量聚集,与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
美化绿化展示城市新形象
“充分发挥瑞安生态优势,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瑞安打造成为山水秀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景色怡人的生态之城。”这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一幅绿色瑞安的美丽画卷。
去年,我市大规模推进绿化造林,大力实施绿色围城、精品公园、森林通道、景观江河、园林社区和生态产业等6大工程,构建城市绿色大动脉,努力展现“城乡遍绿、四季花香”的森林城市景观。
记者从市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了解到,去年我市通过增加城市绿地、强化公园建设、建设森林通道、扩大镇村绿化,新增绿化面积3.5万多亩,目前已经创成省“森林城镇”1个、省“森林村庄”8个、温州市“森林村庄”163个、温州市“绿化示范村”12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30.31%和28.4%,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飞云江高楼段绿道、城市机动车绿道建设,镇街特色公园和社区公园,将为群众提供更多绿色新空间。
今后5年,我市还将继续打造“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绿色瑞安”,让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