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今日塘下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2年,塘下镇交出一份份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
道路畅了 房子新了 学校建了 镇容美了
陈岙村环境优美
罗山大道中南段建设现场
在建的中心区实验小学
在建的街心公园
八水浃河道生态工程

    2012年,塘下镇交出一份份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

    道路畅了 房子新了 学校建了 镇容美了

    ■记者 杨微微 苏盈盈/文 孙凛 徐鹰 杨微微/图

    2012年是塘下镇深入实施“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从工业强镇向现代化城市跨越的关键一年。塘下大道、中心路、广场路、国泰路、凤锦路等骨干道路构建出"“外快内畅"”的城市交通框架;街心人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中心区实验小学……一项项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相继兴建。一年过去,这些民生工程建设进展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综合交通建设构建“外快内畅”

    2012年,塘下继续推进罗山大道、国泰路建设;罗凤老街与塘下中心区交通要道的罗场路Ⅰ标段的200米道路正式完工通车,前池路、东陈路收尾竣工。

    罗山大道作为塘下新区横向贯穿的城市主干道,衔接高速出口的主入口,穿越北工业园区一期二期区域,也是园区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

    记者来到罗山大道中南段建设现场,该段已接近收尾,目前只差中南河桥梁还未贯通。按计划,2012年完成中南段,双桥段在2012年底开工,但是由于供地及拆迁的问题稍有延后,工程在一边拆迁一边建设中进行,预计中南段在农历年底收尾,同时双桥段开工。

    另一条主要道路为国泰路园区段,也是2012年继续推进的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由于年底雨水多,路面还未全部完成水泥铺设。

    国泰路园区段工程衔接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西片区,属于二期市政配套项目,西起高横路,东至104国道线,道路设计全长约2.8公里,宽42米,总投资1.9亿元,分3个标段建设。现已完成高横路至凤都六路段、罗凤西路至凤都二路段、凤都二路至104国道段建设,已完成投资3916万元,待路面水泥铺设完成后,预计不久可通车。

    国泰路园区段是横越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西片的主要城市货运干道,是北工业园区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干道,对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发展和塘下镇城市建设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国泰路园区段完工,相当于给园区内的企业打开一扇大门,企业在物流、运输方面将便捷许多。”新区建设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

    全民健身中心列为省重点工程

    塘下全民健身中心西靠塘下东路,南邻建设西路,东临河流,北接城市规划道路。总投资约4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2.7亿元,二期投资约1.3亿元。总用地面积约8.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总用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二期3.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健身场馆。

    塘下全民健身中心一期建筑包括游泳馆、综合馆、多用途室内篮球馆、综合服务馆、4个室外篮球场、2个室外小型5人制足球场、2个门球场、1个旱冰滑道场、室外休闲健身区、24000平方米地下室及配套设施;二期工程有400米跑道,内设足球场、看台、室内配套设施及二期体育馆、4个篮球场、 4个网球场及配套设施。

    据悉,全民健身中心已被列为省重点工程,该项目建设将改变塘下中大型体育公共设施缺乏的现状,改善塘下体育硬件设施,有利于推进塘下群众健身活动。

    目前,全民健身中心工程还在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讨论中。

    “村房两改”让村民住上新房

    “村房两改”,让村民住上舒适的房子,也是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塘下镇将其列为2012年破难攻坚七大行动之一,该项工作取得了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镇已开工建设3个安置房工程、4个旧村改造项目,农房集聚改造九龙社区一期1标段已基本完工,268套已交付使用。

    站在官进村的一条河边,放眼望去,成片的民房群中,4幢高楼拔地而起,显得尤为壮观,这就是官进村旧村改造一期“国际名都”工程。如今,4幢大楼已经全部结顶,正进行外墙粉刷和配套设施建设,预计明年12月份全面竣工。

    “我的新家在国际名都。”今年66岁的戴玉兰指着远处的4幢大楼说。她告诉记者,自己家以前是二层楼的老房子,周边道路狭窄,到处是违章建筑,外出十分不便,并且当时的环境卫生状况很差,垃圾随处丢,蚊蝇乱飞。旧村改造工程开始后,拆除的老房子置换了位于国际名都的一套160平方米的商品房。

    “如今房价这么高,几百万元的商品房远远超过我们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下可好了,老房子换商品房,不用再为儿子买房伤脑筋了。”戴玉兰说。

    旧村改造让村民搬出低矮民房,住上高楼大厦,还让部分村民住进了别墅式公寓。

    顺着塘永线往大罗山方向,记者来到了陈岙村九龙社区,看到了一排排鳞次栉比、配套设施齐全、生态环境良好的别墅式公寓,只见天然溪流围绕在小区四周,小桥流水,树木葱郁,环境优美。

    据了解,陈岙村九龙社区是塘下镇首个农房集聚1+X改造试点,旧村改造设计总用地13.4公顷,项目总投资2.5亿元,总建设面积122150平方米,设置花园式院落,使每户都拥有入户花园式庭院,创造了丰富的建筑空间。

    “用一间宅基地,置换一套别墅式公寓,真是太划算了。”陈岙村村民钱林海告诉记者,比起“原拆原建”等方法,宅基地置换,不仅省钱,而且居住质量大幅度提高,享受到了城市社区才有的公共设施建设成果。以前他们一家住一间两层的砖瓦房,农房改建后,他分到了170平方米的新房。

    来到位于罗山大道附近的中南安置房工地,只见4台挖土机正在作业,“轰轰”声不绝于耳。据了解,该安置房是用于安置罗山大道拆迁户的,用地面积40.16亩,建筑面积53331平方米,于今年5月开工,工期约940天,目前正在开挖地下室。

    除了中南安置房工程外,双桥和凤湾安置房工程也于今年开工建设,目前工程进展良好。“由于审批程序繁琐,导致开工日期比预期稍微延后。为了让拆迁户尽早住上舒适的房子,我们与施工单位签订工期提前予以资金奖励的协议,督促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班加点赶进度。”塘下新区建设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新学校为孩子创造阳光人生

    塘下中心区实验小学位于西二大街以西,规划一路以北,瑞安大道以东,赵宅河以南。学校总用地面积37971.74平方米,建设用地31282.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997.32平方米,办学规模36个班级。

    该学校是塘下镇政府投资1.9亿元筹建的一所公立全日制小学。

    目前,学校六幢主体建筑工程已经结顶,内部装修和附属配套设施工程逐步进场开工,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

    据了解,学校建成后,将拥有塑胶田径场、体艺馆、室外游戏场地等运动场所,拥有多媒体、音乐、美术、舞蹈、科技、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室,功能齐全的图书馆、大型会议报告厅、地下停车场、食堂、宿舍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中心区实验小学建成后,将成为我市中小学中硬件设施最为齐全的学校之一,很大程度上优化中心区校网布置和瑞安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也是塘下镇(区)城市建设的重要配套设施。

    “中心区小学的建成将解决当地孩子读书问题,提高塘下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塘下中心区实验小学筹建负责人胡志宇表示,在软件建设方面,学校计划和省内知名高校合作,把中心区实验小学创办成全市一流的示范小学。学校将围绕“阳光教育”的办学思想,以“有阳光就有快乐,为每一位孩子创造阳光人生”为办学理念,创建阳光校园,促进环境与教育和谐融合;打造阳光教师,促进教师素养提升;培养阳光少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市最大公园人防工程竣工

    站在塘下大厦的楼顶俯视塘下大道,在广场路与塘下大道的交叉口位置,一块面积为16400平方米的公园正在进行景观与绿化作业,公园的整体格局已基本成形。建成后,是连接塘下中心区与老城区的缓冲绿地,将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及健身聚会的场所。

    该公园为塘下中心区街心公园及人防工程,是我市目前最大的专项人防工程,用地25亩,建筑总面积为1.05万平方米,人防建筑面积9794.26平方米,地上绿化公园16000平方米。可用于停车245辆,应急遮掩人员3000人,应急储存物资7000立方米,地面为休闲公园及景观广场,以及统一设计的赵宅河滨水景观一部分。

    该工程分为两部分:底层公园人防工程于2011年7月19日正式开工,2012年年内竣工;上层街心公园绿地工程,在2012年7月份完成招投标,截至去年底完成工程的近50%左右。

    垃圾中转站将开工建设

    垃圾中转站是环卫设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生活、生产垃圾产生量的随之增加,环卫硬件设施不足已成为制约塘下镇建设生态环保型城市的重要因素。

    塘下中心区内将建设一个垃圾中转站,该中转站南起大畔河北岸规划绿地,北至规划道路新中路,东以规划五路道路红线为界,西至现状农田,用地面积2403平方米。该垃圾中转站将辐射塘下中心区周边区域,日运转垃圾量50至150吨。

    垃圾中转站建成后,可以弥补塘下中心区垃圾转运设施方面的空白,完善塘下镇环卫设施系统,为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提供硬件保障。目前,该工程由于多种原因还未正式开工。

    生态驳坎工程让水清岸绿景美

    “这是八水村的好事,也是全村人的喜事。水是生命之源,用水做文章,建设生态工程当然支持,而且跟八水村的村名相得益彰。”八水浃河道生态公园是2012年内竣工的公园。在工程建设中,村里77岁的退休教师张国华有空都要来转一转,看看工程进度。待工程完工后他还精心制作了画册,将整个公园的建设过程用照片、文字记录下来。

    八水浃河道长度为502米,河面宽22米,两岸绿化各15米。八水浃河道生态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两岸护岸、绿化、景观、清淤等。河道堤顶、背水坡和迎水坡均采用乔、灌、草绿化,一级迎水坡坡顶设有2米宽的游步道,游步道后接二级坡,在正常水位上垫高20厘米,设0.9米宽景观堆石、1.2米宽绿化带,驳岸线以下还将种植水生植物。

    八水浃河道生态建设工程是八水村拥有的第一个生态公园,也是温瑞大道以北的窗口公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八水村现有的村貌。工程总投资780万元,2月底开工建设,8月底竣工。

    据悉,该工程根据生态景观型护岸与人文型生态河道的规划理念,以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鱼游、人水和谐为目标,改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同时提高八水浃沿岸防洪标准。

    八水浃河道生态建设工程是被温州市水利局列入十大项目之一的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也是我市首个生态河道建设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将为我市和温州市的生态河道工程建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两会特别报道进行时
   第00003版:两会特别报道时行时
   第00004版:两会特别报道进行时
   第00005版:广告
   第00006版:两会特别报道八面风
   第00007版:专版
   第00008版:两会特别报道进行时
   第00009版:今日塘下
   第00011版:今日塘下视点
   第00012版:今日塘下人文
   第00013版:新居民
   第00014版:广告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道路畅了 房子新了 学校建了 镇容美了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视点 00011 道路畅了 房子新了 学校建了 镇容美了 2013-1-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