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始见金
——访北京华兴软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晓东
■记者 欧苗苗
在北京的东四北大街一家宾馆大厅,47岁的林晓东穿着素净的衬衫,身体清瘦,眼神睿智。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一路走过来的那些故事,有欢笑,也有泪水。在一个又一个人生岔口,林晓东总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最终创办了软件公司,铸就了自己的品牌。
青年得志:
硕士毕业进外企
1981年,林晓东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瑞中,成了第一届高中三年制的学生,并顺利考取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改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修电子工程专业。
1988年,大学毕业的林晓东被分配到瑞安一家单位上班。1990年,他拿着单位证明兴冲冲地参加了考研,并顺利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林晓东回忆,当时中国对外开放不久,跨国企业开始入驻中国、开拓中国市场。当时的社会,硕士学位毕业的人还很少,毕业后可以有多种出路,有出国留学深造的、有进入跨国企业的、也有留校做大学老师的。
跨国公司对于当时的林晓东来说很是神秘。
“我本身专业基础不错,只要拼命学英语,就能跨入外企的门槛。”林晓东说。
1993年,硕士毕业后,林晓东顺利进入北京的一家德国公司。
几年的工夫,跨国公司环境的影响,让他内心萌发出国的念头。
“出国见世面是我当时最大的理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的林晓东说。于是,除了工作,他都在忙着学单词、找外籍同事聊天,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加快实现出国梦。
壮志初酬:顺利实现出国梦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晓东参加了新加坡移动公司(SingTel Mobile)的招聘面试,凭借高学历、流利的英语口语及在外企的工作经验,他被录用为该公司工程部的一名通讯工程师,离开北京踏上了前往新加坡的旅程。
圆了出国梦的林晓东非常兴奋,觉得自己彻底地找到了自我,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在林晓东眼里,新加坡就是一个花园,这样的环境让他越发欣喜。
在新加坡,中文是官方语言之一,但是工作中还是以英语为主。林晓东之前的英语基础,应付日常的生活、工作没有问题,但对于专业工作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面对面的沟通还好,但工程部大量的工作是通过电话沟通来解决的,这导致他一开始特别怕接电话,尤其是需要解决一些技术问题的时候。
一边要融入,一边在语言上依然存在压力,林晓东从工作的时间细缝里争取学习,比同事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
付出总有收获,渐渐地,他开始被公司上级器重,被提升为工程经理。
遭遇挫折:移民加拿大失业
2000年,虽然已过而立,但林晓东依然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方式追寻心中的梦想。因为还没成立家庭,了无牵挂,因此虽然在新加坡移动公司做得顺风顺水,但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他还是说放下就放下,技术移民去了加拿大。
在陌生的国度里,林晓东的眼里除了好奇还有满满的自信。但令他想不到的是,这回他踏上的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
因为加拿大政府只是允诺将技术人才引进,却将安排工作看成是市场行为,要在新的起点,寻找新的工作并不容易,林晓东开始不断碰壁。
虽然有着移动通讯行业的工作技能,但在茫茫人海中,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份面试机会非常困难。
尤其是,虽然能接到面试通知,但在面试中却屡试屡败。
“非常难受,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前所未有的迷茫。”林晓东用“落魄”两个字形容当时的自己。
后悔、落寞、无助……这些糟糕的心情陪伴林晓东走过了半年,混沌的日子让林晓东重新审视着自己当初的奋不顾身、义无反顾。身在异国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孤独和迷茫。
2001年,不甘心就此埋没的林晓东在深思熟虑后,进入魁北克大学攻读项目管理硕士学位,也就是说在告别校园差不多十年后,在异国他乡再次回到大学校园。“专业的选择,我是精心考虑过的。如果想留在加拿大发展,就必须读技术专业,得到工作的机会多一些;而最后选择了管理专业,就意味着我已经做了回国发展的打算。”林晓东说。
整装待发:回国改行做管理
“大浪淘沙始见金,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逆境中学会坚强的林晓东调整好心态整装待发。
2001年夏天,林晓东回了一次北京,似乎上天已经冥冥注定,在这个时候,他遇见了心仪的北京女孩。
2003年,林晓东读完管理专业硕士,正式回国。历经沉浮的他投身于一家合资科技公司做项目经理。2004年,林晓东结婚了,多年漂泊的心终于找到了港湾。
一年后,林晓东进入世界五百强之一的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担任一个产业化项目的项目经理。
施耐德电气是中低压电器行业里的“世界老大”,作为项目经理,林晓东的工作面非常广泛,要接触不同层面的事物及人脉,需要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调用各个职能部门的资源,来完成一个项目。完全告别了书本上的知识,也告别了先前的状态,林晓东进入了需要完全靠自己去掌控的工作状态里。
总部设在法国的施耐德电气,全球有12万多名员工,分公司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施耐德让林晓东开阔了眼界,本职工作之余,他开始如饥似渴地探索这个世界知名公司的管理机制。
此时,林晓东开始萌生了自己办公司的念头,而正在这个时候,他所在的公司中项目管理的平台移到了上海。要不要到上海去?林晓东认真地考虑了一切可能的因素,其中,家庭被他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2005年,林晓东毅然放弃了这份珍贵的工作。
风生水起:自创公司铸品牌
2008年底,林晓东与一位前同事,决定创办一家通讯软件公司。
“我心目中的创业伙伴是需要相互信任、知根知底的,创办公司就好比经营婚姻,伙伴之间的信任是前提。”在管理和技术,甚至做公司的理念上,林晓东和他的创业伙伴都表现了一种出奇的默契。
2009年4月,林晓东和他的创业伙伴成立了北京华兴软通科技有限公司。3年多来,凭借一流的软件技术与产品、诚信的服务,公司发展了数千家客户,服务对象中有数量众多的全球500强企业和国内著名公司,如惠普、IBM、思科、三星、可口可乐、统一、康师傅、一汽、联想、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目前,在软件通讯领域,该公司已经在国内市场上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展望未来,林晓东说:“这么多年了,北京也快变成我的家乡了,这里有我的妻子、女儿和这么多的朋友,但是,瑞安有我永远割舍不断的亲情。每次回到瑞安,看到我家旁边的隆山塔,我都会激动万分。”
林晓东说,现在的瑞安,已非他儿时经济薄弱的瑞安了,瑞安经济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问题。他的下一个的事业目标,是利用他个人多年在北京和国外的资源积累和工作经验,为瑞安引进高科技技术和人才。
说做就做。2012年12月,他应邀参加了“2012中国(温州)激光应用创新大会”,并为大会引进了两个激光应用方面的项目。
人物名片:
林晓东,安阳街道人,瑞安中学毕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本科学士,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项目管理硕士;
多年跨国公司(包括世界500强公司)电子、电气、软件行业职业经理人;
融资/建立创业平台、组建公司经营团队;
国内外(中国、新加坡)工作经验和加拿大留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