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文化
地
大若岩:白云深处 泉水声中
■陈思义
因陶弘景曾在此隐居而得名陶公洞,流传着陶弘景写的一首诗,和流传在瑞安陶山的一字不差:“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堪自怡悦,不可持赠君。”
不少人到大若岩烧香拜佛,拜的是胡公爷。毛泽东说: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
邀同事到大若岩游玩,就有人问:大若岩的“若”字是哪个“若”?
这一问竟问出学问来。大若岩在楠溪江,楠溪江的人总把大若岩说成“大英岩”或者“大箬岩”,这“英”、“箬”的音与形,和“若”字有点像,真是巧了。
难以揣度的就去翻书。有《大若岩记》说大若岩的“若”字是个古文字(古“若”字,电脑打不出来:上面是3个“山”字,山峰叠山峰。下面是一个“月”字,“月”字的左右两边分别是“水”,是水中之月)。假设有穿长衫戴墨镜的拆字先生,这古“若”字可拆为“日月山水”四字。《大若岩记》是宋代进士林一龙写的。林一龙是大若岩人,晚年就在大若岩老家游山玩水。一个长于古文辞的老先生,徜徉林泉,抬头就见大若岩,思忖着古文“若”字的上面都是“山”字,“凡字谱中字从山者,皆山之貌像名称也”,觉得大若岩的名字源于山之貌像古文“若”字,以今之“若”字去推测当初为什么叫大若岩就不对了。
前人之述备矣,从篁潭口顺着溪流走近大若岩,你就渐渐地觉得山的与众不同。山就是一个个“岩”,都是叠着的,黝黑。迎面3个“岩”似田螺,口朝下。大者叫陶公洞,道教称天下第十二福地,因陶弘景曾在此隐居过而得名陶公洞,流传着陶弘景写的一首诗,和流传在瑞安陶山的一字不差:“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堪自怡悦,不可持赠君。”
陶山也有一条白云岭,我也去过,两地都给陶弘景一种荣耀与认同,一样地有陶弘景治病救人的传讲,一样地寻觅山水间的痕迹,使旅游观光的文化味道浓了不少。
不少人到大若岩为烧香拜佛,拜的胡公爷就是胡则,一个百姓崇拜的清官,永康人。毛泽东一次问永康县委书记,永康什么最出名,书记脱口而出:五指岩生姜很有名,毛泽东摇了摇头说:你们永康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年不衰,最是出名的了。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中国的庙宇大都建在名山秀水,大若岩也是。八九月的大若岩烧香拜佛的人多了,像城隍庙一样热闹与纷杂,不少人以游山玩水的方式与神祇亲近,点香烛与求签诗都是旅游中的一个动作。大若岩以一种适于生存的自然生态和包容品格去设定一种旅游模式,为人们的心灵放了个假。神祇是向导,相信了它,旅途上的心就释然了。即便我是无神论者,对大千世界里种种神秘还是充满好奇和敬畏,少年时我妈就说过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信了也是一种对正义和道德的信赖,叫你去做好人。
有山叠山,也有山挤山。大若岩的12个巉岩并列着相挤着,就叫十二峰:犀角、童子、天柱、香炉、石笋、宝冠、石碑、展旗、莲花、横琴、卓笔、仙掌。去十二峰要走几里山路,走走路流流汗洗洗脸,对山崖吼几声,心又会放松了不少。离陶公洞四五里的石门台景区有九漈,漈即瀑,水声哗哗中有几声清脆的鸟鸣,人会融入山水中。想当年,永嘉太守谢灵运穿一双木屐登山,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是非常科学的发明,他肯定很得意很满足,官场的事忘了,心情很好。谢灵运写的《石室山》有这么几句:“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垧郊。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谢灵运的木屐蹬出了一行行中国山水诗的华丽,使山水耐看耐读。
乡人测过,陶公洞高17丈,阔23丈,深24丈,一座座楼阁建在洞中也是绰绰有余。炎炎夏天一进洞,汗就收了。我读高中暑假途经陶公洞总是进去凉快凉快,记得一次竟在石阶上睡着了,十几岁的少年翻过芙蓉岭走了几十里山路太累了。洞里云雾缭绕,伸手可捞到身边浮动的云丝。洞口的滴水如珠玑,阳光射过来见虹霓悬挂起来。近日翻书翻到陈素农《回忆录》写大若岩的片段,算来已是五六十年前的事,很有参考价值,赶忙录下来存入文件夹,他说大若岩“岩洞天成,幽邃高旷,内有胡公殿,并僧舍客房数十间,前有小溪,隔溪有石山如屏立,遥障洞口,每年农历重九前后,温郡信徒,手提特制香灯笼,溯瓯江,循楠溪,翻山越岭,步行数十里,特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洞府清凉,适于避暑,记得在师范读书时,暑假与好友潘惠泉相偕住此,攻读《左传春秋》”。陈素农是白泉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陆军第十军军长,第九十七军军长,1975年在台湾写回忆录忆想起老家的事如同走在乡路上,忘不了白云深处,泉水声中。
有登仙石,有一线天,有摸银洞,有流米洞,有赤水井,有老僧岩,清人写了一诗:“一年两到洞天游,暑往寒来为小留,与佛有缘常见面,登仙无路早回头。天开一线容云出,壁立千仞让水流,惹得老僧拍手笑,笑予仆仆几时休。”
随意找个石头坐下来,泉水就会叮叮叮地流过来。望对面的青山一语不发,也可以去除一点烦恼,舒一口气。溪边有一片片栗,一片片包罗粟,是当地特产可以尝鲜。溪岸有一株株柳树,柳枝垂挂潭之上。闲了就随手捡个鹅卵石扔到潭里咚的一声,心里就会荡漾开一种叫开心的感觉。
我向欲游大若岩的瑞安同事交代:离大若岩四五里的崖下库景区有巨崖壁立,造了游览栈道而我还没机会登上栈道去,你一定要去。离陶公洞五六里的藤溪一潭接一潭,有5个壶穴连成一串,藏在深山中。离陶公洞两三里有百丈瀑也是好风景,埭头古村我也去过,太美了,老房子也很有看头。大若岩镇的人说,请到大若岩嬉一嬉,给心灵放个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