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先贤故事会(58)
李毓蒙发明弹棉机
马知力 画

    瑞安先贤故事会

    58

    李毓蒙发明弹棉机

    ■马邦城

    1916年初夏的上午,瑞安东山玉泉寺内, 一位20多岁名叫李毓蒙的青年,正在聚精会神地摆弄一台机器,榔头、斧子、刨、锯等工具及铁皮、木条等杂物撒满一地。那是一台刚刚装搭好的脚踏弹棉机,只见他连续试踩了几下后,随着齿轮的转动,从滚筒处“吃”进去的片片皮棉,竟奇迹般地变成一簇簇松软的棉絮,从机器的肚子底下“吐”了出来……

    “成功啦!成功啦!”青年情不自禁挥动双臂高呼起来。那充满激动、兴奋,又带些许心酸的声音,飞出了寂寥的玉泉寺。8年啦,凭着旁人难以想象的不懈努力,裁缝出身的李毓蒙,终于发明了我国第一台铁木结构的弹棉机。

    李毓蒙(1891—1961),字步号,出生在东山车头村的农家,3岁丧父,依靠母亲到城里当佣人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他天资聪慧,喜好学习,曾在亲友资助下读了几年私塾。受当时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发明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13岁那年,母亲让他拜师学裁缝,学徒期间,爱动脑筋的他,从宫殿庙宇雕梁画栋上,看到龙凤呈祥的图案后得以启发,设计出了一种“龙凤盘纽”,用作女式棉袄的服饰点缀,结果大受顾客青睐,使裁缝铺一下子走红。

    出师后,李毓蒙在村里开了一间裁缝铺,生意很是不错。但他天生就是一个不甘平庸之人,心里老想着要搞发明创造。由于平时经常与棉布、棉线、棉絮打交道,便突发奇想,打算制造一台加工棉絮的机器,把弹棉郎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此,他开始有点不务裁缝的正业了,一门心思都放在弹棉机的制造上。为了筹措试验的经费与材料,还毅然卖掉了祖传的三亩田地作本钱。这项研制花费了他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钱财,却屡遭失败,还累得他大病了一场。

    病愈之后,他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整天为研制弹棉机东奔西跑, 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没钱买木料,竟把自家住房的板壁都拆下来派了用场,差点儿搞得兄弟反目;没有制作场所,干脆搬到村外玉泉寺这座破庙里栖身。前前后后,整整折腾了8年,几经磨难、历尽艰辛,最后总算获得了成功。

    李毓蒙发明的弹棉机,系铁木组合结构,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效益显著,很具实用价值。文成一家棉花店老板闻讯赶来看过样机后,立即拿出定金,要购买这台新机器。李毓蒙由此看到市场商机,决定要创办一家加工厂,专门生产弹棉机。他仔细一盘算,启动资金起码也要800银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为了筹措办厂资金,他走门串户,求爷爷告奶奶,费尽了口舌。功夫不负苦心人,经多方奔走,后来终于在回乡探亲“洋状元”项骧的大力支持下,才使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1917年6月,“李毓蒙制造絮棉机器厂”在东山正式亮牌,这也是当时温州的首家机械制造企业。李毓蒙还给弹棉机取了个好听的商标品牌,叫“双麒麟”。

    1922年春,他将“双麒麟”商标绘成图案,并携带样机亲赴北京,向中央政府农商部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在财政部次长项骧、农商部司长林大闾等瑞安乡贤的鼎力协助下,申请事项马到功成,产品还荣获一枚政府颁发的金牌。

    此后,“双麒麟”牌弹棉机经政府部门推荐,频频参加各种全国性的商品展览会,并相继荣获上海总商会第一次展览会、上海国货展览会、京沪铁道部展览会、浙江西湖物产博览会的优等褒状及奖章。一时间,“双麒麟”牌弹棉机声名鹊起,驰誉中外,备受客户欢迎。李毓蒙趁势抓住商机,在上海设立营销点,使产品销售市场迅速拓展,辐射到长江两岸及江汉平原各地。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东山的老厂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1925年,李毓蒙将这里的金工车间和铸造车间,整体搬迁至温州市区小南门,并接纳项荫轩、吴银泉、王子竹等工商界人士的投资,联合创办了温州毓蒙铁工厂(为温州冶金厂前身)。新厂添置了不少先进设备,厂房面积达2000平方米,人员也从30余人增至100多人。主要业务转向生产内燃机、碾米机、轧糖机、打面机、立式锯板机等机械产品,同时还承接当地机械、机器的修理业务。

    毓蒙铁工厂的建立,使小南门一带的碾米厂、锯板厂、布厂、草席厂、发电厂等,也随之应运而生。从而,加速了温州现代工业产业的集聚与崛起,作为温州机械工业的开山鼻祖,李毓蒙功不可没。

    铁木弹棉机面世不久,因见有利可图,一些原先在李毓蒙门下从事生产的人员,也羽翼渐丰,纷纷出来自办工场仿造弹棉机。一时间,什么“地球”、“聚宝盆”、“狮球”等杂牌弹棉机随之粉墨登场,一股脑儿地涌向市场。这些产品鱼目混珠,互相杀价,搞得市场一片混乱。

    本来,李毓蒙完全可以运用产品专利和商标权,去跟他们打官司的。但顾念这些人大多是自己的晚辈与生徒,他还是以礼相待,劝诫他们注重质量,不要相互倾轧,自毁生意。为此,他设宴召集各弹棉机制造厂家的老板,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办企业做生意,首先要讲究质量信誉,决不能以次充好、粗制滥造,否则不仅坑害用户,还有损咱温州人的声誉。今天召诸位来此,就是共商一个万全之策,让大家都能有钱可赚。”

    李毓蒙的话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经过商议讨论,决定由毓蒙牵头,联合华昌、庆华、兴华等几个主要生产厂家,在上海南市万豫码头设立毓蒙联华公司。并公推李毓蒙为公司总经理,各厂家均作为“联华” 的下属企业,由公司统一经营、统一商标、统一价格。

    联华公司组建后,避免了市场的恶意竞争,使弹棉机生意大有起色。当年销量突破500台。还连带推销砻谷机250台,销售额达数十万银元。李毓蒙乘势而上,又在湖北汉阳创办联华棉机分公司,从瑞安抽调技术骨干,在当地开发棉机产业,很快打开销路,第一年就销售弹棉机700多台,数量甚至超过上海公司。翌年,生产出现新飞跃,企业员工增至190人,销量达1400多台。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日寇敌机的狂轰滥炸下,联华公司在沪的资产遭受严重损失。1937年,李毓蒙回到家乡,开始将精力转向培养人才方面。他出资在东山创办私立毓蒙小学,对入校就读的学生不收分文,一切学杂费均由厂里代为开支。此校一直办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也就是东山中小学的前身。1942年,他又在东山办了一所五年制的毓蒙工业职业中学,旨在为家乡培养机械工业人才。学校除设立普通中学课程外,还增设机构学、机械绘图、工厂实习等科目,学员最多时达400多名。后迁址温州,并改名为浙江省立高级工业学校,多年来有大批工业技术人才,从这里步出校门、奉献社会。

    1961年,李毓蒙因病逝世,享年71岁。如今的瑞安东山,一座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名的“李毓蒙先生纪念馆”正屹立在飞云江畔,这位瑞籍发明家的动人事迹将世代相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玉海楼
   第00006版:远望角
   第00007版:广告
   第00008版:广告
李毓蒙发明弹棉机
贺新春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5 李毓蒙发明弹棉机
2013-2-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