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瑞安 全民共建
■本报评论员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谋大局创新局,抓重点攻难点,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为瑞安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当我们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激烈的区域竞争、巨大的发展压力时,更需要齐心合力,苦干实干,为实现“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的战略目标,再上台阶、再创佳绩。
“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更不是市委、市政府的“一厢情愿”。这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是我市“十二五”规划中一项作战任务,是提高瑞安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幸福愿望,是一项亟需社会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系统工程。
要打造品质之城,干部是关键。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建立网格化的干部群众服务平台。
春节前,我市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暨镇街“三联三比两满意”活动动员大会,要求通过这一活动,让所有的干部及镇街干部重心下移,用脚步量民情,用服务聚民心。春节过后首个工作日,我市又立即开展“深化双服务、助推开门红”活动,市领导集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基层之需,探求发展之策, 搭建服务平台,努力破解难题。此后还将开展2013年度“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
市委市政府推出这些活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决心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实现“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提供坚强保障,做好准备。
要建设幸福瑞安,百姓是基石。必须要让百姓参与进来,更要发挥百姓的主体作用,激发百姓的主体意识、协同意识和奉献意识,共同参与,共建共享。
在“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的构建进程中,瑞安老百姓是义务与权利统一的共同体,是实践主体与利益主体统一的共同体。老百姓的“共享”,是构建幸福瑞安的根本目的;老百姓的“共建”,是构建幸福瑞安的力量之源。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共建”让“共享”有了物质基础,“共享”让“共建”有了积极性和动力,缺一不可。因此,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石是瑞安的老百姓,离开了瑞安百姓的共同参与,这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起步之年,我市也正迎来一轮新的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尽快实现“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我们必须坚持干部与群众联动,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全民共建与共享,坚持“建设幸福瑞安,每个人都有责”的理念,并将理念、行动、信心融合到构建目标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中去。
只有在全市形成一个“我为别人的幸福努力工作,别人为我的幸福创造条件”、“人人是创造幸福的主体,个个是享受幸福的对象”的团结、凝聚的整体。我们才会不断地推动工作的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我们的事业拥有不竭的动力,使品质之城、幸福瑞安的创建水平和境界获得螺旋式上升,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