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促安全 以安全促发展
我市3家企业获评
“温州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薛翔晔
安全生产事关全体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与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密不可分。而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好不好,首先要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否到位。
2012年,我市启动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11家企业列入首批创建单位。通过复核考评,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浙江华峰合成树脂有限公司3家企业被授予“温州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安全文化建设成果获肯定。
嘉利特荏原:管理变革见实效
“安全工作是企业中心工作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没有安全,其他一切都谈不上。”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李运敏用这样一句话表明了自己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态度。
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动下,近年来,嘉利特荏原先后成立安全卫生委员会和义务消防队,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定期开展消防培训和演练活动,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稳定、和谐的安全环境。
在设备管理方面,“嘉利特荏原”坚持贯彻设备管理领先于现场的管理理念,以TPM全员生产维修理论为指导,建立设备“点检、巡检、月检”三检制度,坚持以预防维护为主,计划性、故障性维护为辅的原则,制定了《设备管理规程》和《设备管理细则》等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和标准性技术文件,对基础设施使用过程的完好率、可靠性、安全性、职业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预防和控制。
李运敏称,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有效促进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长城换向器:健全制度促落实
进一步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提高安全生产控制能力和安全生产绩效,实现企业与职工“安全生产、共享平安”是长城换向器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走进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的车间,巨大的生产流水线正在繁忙运作,记者看到车间里张贴着各种规格的警示标识;在进入不同的作业区域时,有安全提示板注明本区域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明确进入该区域应有的防护要求。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为给予员工安全提示,公司将每台设备的操作要领、作业动作、作业环境、作业区域物品放置、安全提示等做成图文并茂的标准作业书,放在员工一眼能看见的地方。而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要对照作业书标准反复练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为保证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公司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按照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每天,车间主任、班组长都要对10名以上员工作业进行观察,检查每台机器运转是否正常、职工的操作是否正确等,及时制止员工违章作业行为,确保员工作业安全。
除此之外,公司每年投入50至80万元,改善劳动环境和提高设备安全保障能力,并对易发生触电、机械伤人、火灾、爆炸及坠物伤人的5类危险源和危险区域实施重点防控,覆盖制度死角。
华峰合成树脂:搭建体系明思路
自启动创建活动以来,华峰合成树脂有限公司明确思路,坚持推行“我的区域,安全我负责”的区域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取得良好的安全生产绩效。
近年来,公司先后制订54个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及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开展“安全教育日”及“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为强化安全预防工作,公司坚持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通过安排专职安全操作员24小时不间断巡查、车间管理员每天对车间进行监督考核、安全领导小组每季度开展安全大检查、HSE部每月开展安全检查等方式,坚决消灭安全隐患。
早在2002年,公司就着手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建立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应急救援预案体系。2011年,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并被授予“华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称号。
浙江华峰合成树脂有限公司HSE部主管王贤哲表示,在安全工作上,仅有制度是不够的,公司把安全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环节,融入企业文化,用文化保证制度落实的长效性。
“通过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企业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包括员工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提高。”王贤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