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德润瑞安·学雷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身边的“雷锋”
诸葛银火
彭秀兰
虞爱萍
郑元龙

    我们身边的“雷锋”

    ■记者 欧苗苗 实习生 何妙/文 记者 许良钦/图

    雷锋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51年来,雷锋精神早已化作春风细雨,浸润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

    他们,是一串串闪光的名字……

    诸葛银火:

    义务烧茶涌动暖流

    “看到大家可以喝到我烧的凉茶,我很满足,再辛苦也值得。”

    今年79岁的诸葛银火老人,是我市首届道德模范之一,经常登万松山的人都认识他,对他无不啧啧称赞。

    诸葛银火原是市建筑公司职工,退休后经常到万松山锻炼,他看到上山锻炼者无水解渴,就自费购买了烧茶的工具和材料,每天早晚义务为登山的市民供应茶水,这一干就是12年。

    诸葛老人每天凌晨3时起来烧茶,来锻炼的人4时就有茶喝了。到7时30分晨练者基本下山后,他便整理茶亭,为下午的茶水做准备。等到19时30分左右,送走了最后一批锻炼者,老人的烧茶工作才暂时告一段落。

    茶亭越办越大,喝茶的人不断增加。从一天烧一两桶茶,免费供应几十人喝,到一天烧2多吨水,供应五六千人喝。

    诸葛老人不仅没有拿一分钱工资,还把退休工资全部用在茶亭上。万松山茶亭仅烧茶的费用一年就要15万元,这靠他的退休金远远不够,但老人的家人很支持,每年1万多元的店面租金,他要多少,老伴就给多少。儿子、儿媳也经常塞钱给他,支持他烧茶。

    对诸葛老人而言,他十年如一日地烧茶,只是个人德行的积累。但是,当德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个人的善举,一跃成为影响众人的标杆。正如声音可以传播一样,善行也在传播,众多市民也纷纷加入到万松山茶亭爱心队伍,万松山茶亭的精神也在继续传承……

    彭秀兰:

    “爱心老人”捐款近50万

    “党员要多做奉献,我永远相信共产党!有生之年我愿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彭秀兰是市实验小学的一名离休干部,今年90岁,已经有66年的党龄。几十年来她保持最低生活标准,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到她认为最需要的地方,被人称为“爱心老人”。

    市慈善总会于2001年筹建,彭秀兰是捐款带头人。那时候她工资不高,每次捐1000元或2000元。2004年起她每次捐5000元,2006年开始每次捐1万元,而且捐赠时间大多为农历正月初六、初七,慈善总会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大家称之为“新春第一捐”。

    每次只要碰到老人就医、孩子上学有困难的,她总是包个500元或1000元的红包悄悄塞过去。四川汶川大地震,她先是捐了3500元,后来又多交特殊党费5512元。从媒体上得知一名外地人遇车祸重伤、孩子生活没有着落的消息后,她急急忙忙送去5000元。实验小学举办百年校庆,她又率先捐了10800元。

    除了给市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捐款,她还给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制作文化名人孙诒让铜像、几个革命老区的敬老院、中小学改建、造公路以及留守儿童、聋哑特殊教育学校等捐过钱。

    经粗略统计,这些年来,彭秀兰一共捐了将近50万元。

    2010年,彭秀兰在《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书》上签字,“我自愿在身后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组织,用于临床、研究和教学,以挽救他人的生命……”

    虞爱萍:

    乐为弱势妇女撑腰

    “为弱势妇女维权是我最大的心愿,只要有需要,我一定尽我所能去帮助她们。”

    虞爱萍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弱势妇女维权,她已整整干了12年。

    从1998年至今,虞爱萍一直担任市妇联法律顾问,为广大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并赴边远山区宣讲法律知识,授课2000多场。作为市政协委员的虞爱萍,还多次撰写关注妇女权益保护的提案,以期有更多人关注、参与妇女权益保护。

    在虞爱萍受理的案件中,弱势妇女尤其让她揪心,每逢遇到类似情况,虞爱萍总是不遗余力地予以帮助。2004年,妇联接到一个求助热线,求助人郑某未婚先孕后被抛弃,所生的孩子也不被承认。为争取孩子的抚养费,虞爱萍为其无偿奔走3年,先后5次下乡走访30多名村民,后又3次前往医院交涉,终于证实该孩子系原、被告亲生儿子,并为郑某母子拿到抚养费和社会最低生活保障费用。从那以后,虞爱萍就一直在资助这个家庭。

    “我希望我的专业知识能让更多弱势群众,特别是那些生活困难的弱势妇女受益。” 虞爱萍说。

    去年11月,她又成立了“虞爱萍工作室”,用心服务需要帮助和维权的弱势群体。

    15年的律师生涯,虞爱萍所承接的案件里90%涉及职工(包括新居民)和妇女的权益保障问题,期间共办理法律援助200多起。2010年,虞爱萍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荣誉。

    郑元龙:

    残疾儿童眼中的“孩子王”

    “聋哑孩子比起普通孩子,更需要关爱与帮助。我付出了真诚,也得到了快乐。”

    郑元龙,市人民医院青年义工。今年32岁的他,自2002年从浙江商校制冷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市人民医院总务科任助理工程师。

    谁也不知道,这位年轻的义工曾是聋哑学校教学辅导老师。作为“编外教师”,郑元龙放弃了休息时间,一边学手语,一边啃书本、查网络,广泛吸取残障教育经验……

    那些日子里,他改变教学思路,自掏腰包买零食买习题买课外书,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自己在医院做维修工时多余的废旧材料,改造成了实用的实验器材。

    郑元龙还邀请学生们来家中作客。学生们一到他家,就仿佛进入了乐园,上网、看电视,看杂志,还有的帮忙淘米洗菜……

    在孩子们眼里,郑元龙就是他们的“孩子王”。

    要教好特殊学生,只有爱心是不够的。面对一些人的歧视和误解,郑元龙总是无数次耐心开导学生,并带着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不断成长。

    2009年中考,两名学生考上了重点聋人高中——南京聋人学校,还有学生考上了杭州一所中专学校。之后,虽然瑞安聋哑学校因为温州整体规划搬迁到了温州,但郑元龙没有放弃义工的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和学生们沟通,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及情感问题。

    如今,南京的两名学生要参加高考了,就读中专的学生有的参加了工作,有的继续读大学。这段期间郑元龙又在为他们的报名及工作事宜奔波。“我愿意做他们的老师,更愿意做他们的朋友,只要他们需要我,我就会出现在他们身边。”郑元龙说。

    链接

    我们身边多“雷锋”

    国方珍,日前带着16000元爱心款来到市红十字会办公室,通过市红十字会帮助困难群众,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捐款。从2006年开始,国方珍每年坚持向市红十字会捐款,数额从1000至10000元不等。

    苏华,退伍后一直在瑞安打工。2000年始,他把每个月的加班费节省下来,资助山区贫困学生。他心系福利院,自2005年始,几乎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去当义工。2011年,他加入了人体器官捐献者的行列,还帮助一户多残家庭成功申请贫困补助。

    张仁昌,莘塍街道人。早在1998年,张仁昌自发带头动员组织村内的骨干力量,成立我市第一支志愿消防队,为莘塍及周边地区的消防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他还坚持做慈善,数十年来从未间断,经常出钱出力修桥、补路。

    涂其良,工商银行瑞安支行的一名普通员工,通过市慈善总会收集贫困生名单,利用业余休息时间走访100多名贫困生家庭,先后结对资助50名学生,累计助学捐款20多万元。

    程志骇,现在捷克经商。自事业稍有起色,他便不断资助家乡的发展建设,有被留存档案的个人捐资金额累计达210.29万元。从2004年起至今,他共出资30.55万元资助十多位贫困学生。多年来,仅扶贫济困这一项,有被留存档案的个人捐资就不下60万元。

    蒋学芬,1992年退休后,担任马屿退教协会会长。十多年来,他热心当地社会公益,尤其是关心下一代、老龄事业。他与同事们深入到辖区内村居、学校和企业进行宣讲、调研,分别在16所学校、51个村居举办“党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139场,受教育青少年人数达15000人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德润瑞安·学雷锋
   第00007版:德润瑞安·学雷锋
   第00008版:德润瑞安·学雷锋
   第00009版:温州垟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广告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专版
   第00014版:广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金周刊
我们身边的“雷锋”
瑞安日报 德润瑞安·学雷锋 00007 我们身边的“雷锋” 2013-3-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