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叫她“爱心妈妈”
访欧洲侨爱基金会主席胡美兰
■记者 林晓
在荷兰华埠有这么一位优秀女性,她颇具传奇色彩,从一个平凡无奇的家庭主妇,经过短短几年磨砺,成功当选为一规模不小的基金会的主席。
少年出国荷兰
胡美兰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上有五兄一姐,因为家里人口甚多,父亲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在一位亲戚帮助下,远渡重洋到荷兰务工,而教养子女、操持家务的事便自然地落在胡美兰母亲和奶奶身上。
胡美兰母亲能干且热心,她是妇女主任,还是一位老党员,在乡亲邻里间颇有人缘。在胡美兰眼里,母亲亦是辛劳得无以复加。她不仅要教养子女,还要下农田劳作,又要干好她的妇女主任。而她奶奶见了媳妇的种种艰难,总是体谅她、帮助她,这两位内心坚强的女性身体力行地教会了胡美兰,女人也能撑起半边天。
当然,那时候的胡家有点清贫,胡美兰没能充分享受到充裕的物质生活,可在精神上她们几个都是异常富有的。童年的性格养成也渐渐让胡美兰有了母亲的影子:热心、正直、坚毅。
1978年,胡美兰被父亲接到荷兰定居。在21岁那年觅得良君,夫妻开了一间餐馆,经营得有声有色,二人共育有三子一女。现4个子女中,二儿子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而大儿子和三儿子正硕士在读,小女儿也考上名校,这对胡美兰来说是极其欣慰的。
在孩子尚年幼时,她和丈夫虽忙于经营餐馆,却绝不疏忽对孩子生活的照顾与学习上的鞭策。不管再累再疲倦,她都会检查孩子们的作业,问询他们在学校的诸事,同时她亦是一位严母,尽管家境富足,她还让孩子们在自家餐厅打工。她的几个儿子当年都是炒饭面的高手。
当选欧洲侨爱基金会主席
持家有道,让胡美兰在朋友圈里显出最朴实的一种成功,她也一直安于现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朋友在中国旅游时,给一批残障儿童捐款,随后她们又前往看望了那些可怜的孩子,内心最原始的母爱被瞬间激发了,她觉得自己得为他们做些什么,从此她便开始从自己的“小家”走了出来,和其他姐妹一起加入“爱心妈妈”队伍。
那是2007年10月,胡美兰、杨秀容、吴菊香、黄新新、胡少平、胡秀珠、徐建英、韩剑静、胡美凤、宋旭凡等10个像姐妹般的朋友从荷兰出发来中国旅游。
在出发之前,谁也不会想到因为这次出游而有了欧洲侨爱基金会的缘起。
在北京国务院侨办参观期间,经国务院侨办领导、特别是政法司司长王晓萍牵线,大家得知湖北省黄冈市的一所聋哑学校儿童极需热心人士帮助,她们就临时凑了1万欧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0多万元)。
2008年4月,通过黄冈市外侨局,该笔善款捐给黄冈市特殊教育学校和黄冈市残联聋哑儿童语训中心。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学校方面很快回了信,除表示感激外,还详细地公布了这笔善款的用途,并且还寄来感谢信和照片。
胡爱兰等姐妹在寄来的照片上,看到那破烂不堪的校舍和孩子们那种渴求的目光,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她们的心。
当即,姐妹们决定成立一个慈善团体,继续奉献,表达爱心,并致力凝聚海外华人及荷兰人社会中的力量,去帮助有困难的中国孩子。
当时,胡美兰刚接触社团,她总以家庭妇女自居,尽显虚心和谦和。她与多位妇女一起,协助荷兰女侨领杨秀容成立欧洲侨爱基金会。在第一届理事会里,胡美兰以新人姿态出任财务长。她认真负责,对每一笔账目都一丝不苟,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爱心凝聚成一座“侨爱楼”
2011年7月,胡美兰新当选为欧洲侨爱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主席。9月22日,胡美兰一行5人,不远万里从荷兰再次到湖北省黄冈市考察。特别在黄冈市蕲春县,胡美兰代表欧洲侨爱基金会向蕲春县特殊教育学校捐赠5.5万欧元。另外,胡美兰个人又捐款1万元。
去年10月17日,欧洲侨爱基金会捐建的蕲春县特教学校“侨爱楼”竣工落成。欧洲侨爱基金会代表团一行18人前往蕲春,出席了蕲春特校的“侨爱楼”的落成典礼。
此番基金会代表团再次到来,特校的学生非常高兴,感觉“爱心妈妈”没有忘记他们,还为“妈妈们”表演了歌舞节目,大家其乐融融地度过难忘的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在18人的代表团里,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来到湖北,她们说能看到姐妹们的爱心变成一栋楼,能给这些可怜的残疾儿童提供一个挡风遮雨、学习生活的地方,非常激动。
当天,胡美兰在典礼上发言,她说:“这栋楼能落成,靠的是我们欧洲侨爱基金会的姐妹们的爱心和付出,就拿这次代表团来说,她们中的很多人放下自己的工作和子女,自掏腰包来到这里看孩子,正是因为爱心的驱策。同时我们侨爱基金会还有其他的理事会员,她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在为爱心事业添砖加瓦。我要替这些孩子感谢她们!”
在这次蕲春县特教学校“侨爱楼”的落成典礼上,欧洲侨爱基金会的代表团还为学校追捐10万元的爱心款。
这些“爱心妈妈”还亲手带来4大箱荷兰奶粉,并寄语这些孩子茁壮成长,好好学习。
去深山看望老人
她在大雨中摔成泥人
去年10月28日,胡美兰与该会理事胡雪芬,前往贵州看望当地的孤寡老人,并为老人捎去节日问候。
当天,胡美兰、刘爱娥、胡月娇、杨春燕、朱建丽、高月娥、胡雪芬、黄卫东、胡美娇等人共同出资捐赠3万元爱心款。
当天下午,胡美兰与胡雪芬到达贵阳机场,未前往宾馆休整,便在贵州关爱老人慈善机构志愿者的陪同下,风尘仆仆地赶去看望老人们。
晚上,胡美兰还和慈善机构的志愿者进行座谈,整理了该地区的孤苦老人的资料,在大量数据和照片面前,胡美兰作了一个决定,明天前往更为偏远的山区看望资料里所提到的老人。
2012年10月29日一早,贵州志愿者们安排了两辆车,陪同胡美兰两人再次踏上看望孤苦老人的路途。
负责此行的贵州慈善机构志愿团负责人李建华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接待爱国华侨,而胡美兰和刘爱娥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他说,在回贵阳的路上,在大雨中胡美兰摔成了泥人,回到贵阳进行总结时,她却说“路越难走,我们越要去帮!”
把荣誉
看成一种激励
胡美兰返回荷兰后,也向侨爱基金会理事们和亲友们传递了这次考察情况。在关爱老人的爱心活动上,她的见解是:“孤苦老人比任何一个弱势群体都更迫切需要关怀和重视。很多老人把一生都奉献给家庭或者社会,到了老年,却因为家庭变故或各种原因得不到照顾,这是非常让人痛心的情况。作为同胞,作为晚辈,我们有极大责任和义务来关爱他们,照顾他们。而以后我们侨爱基金会也将考虑把这次考察活动作为一个新的爱心项目,我们会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纳入我们的捐助对象。”
在关心国内儿童同时,欧洲侨爱基金会也不忘在荷兰出生的第二代孩子们。在欧洲侨爱基金会副主席邵小媚和徐建英的呼吁组织下,于2011年12月27日和2012年9月1日举办全荷华人青少年活动日,得到华人家长和孩子的好评。
2012年1月28日,在全荷华人龙年新春庆典之际,在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大使夫人田丽颖领导和组织下,欧洲侨爱基金会和大使馆妇女小组一起,成功举行为国内残废儿童捐资助学义卖活动,筹集了一笔为数可观的善款。
在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龙年新春招待会上,大使张军特别点名表扬了欧洲侨爱基金会,湖北省黄冈市侨办和蕲春特教学校还给欧洲侨爱基金会发了证书和奖杯。
面对鲜花和掌声,胡美兰说:“这些荣誉对我们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要再接再厉,珍惜荣誉。弘扬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博爱精神,激励和感染更多人,加入我们的行列,把爱心火炬长远地传递下去。”
个人名片:
胡美兰,1962年出生,瑞安市区人。从2011年7月至今,担任欧洲侨爱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