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特别报道之
和
谐
■记者 蔡玲玲
有一部德国电影,叫《婆媳大战》;有一部曾经热播的国产电视连续剧,叫《麻辣婆媳》。在网上随便一搜“婆媳关系”,你便能找到数不清的相关文章,由此可见,“婆媳关系”是一个多么热门的话题。有人说,婆媳关系是所有的女人都想处理好却最难处理好的一种关系。其实不然,婆媳之间只要相互尊重与真诚付出,就会收获和谐、美满、幸福。
郑立华:
谦逊的媳妇 一副弱肩挑重担
“说起阿昌的老婆,真是好兮好啊。”在海安办事处城南村村民口中,对于郑立华的评价都非常高。她为人谦逊,心态和善,多年来孝敬婆婆、照料智障的大伯,从无怨言。2006年,她获得塘下镇老龄协会为其颁发的“好媳妇”证书。“当好媳妇,为家庭打理好事务,这是我份内的事情嘛。”郑立华始终认为,侍奉婆婆,善待智障大伯都是应该的,是其他媳妇都能做到的。正是因为和善谦逊,她嫁入戴家25年来,从未与婆婆红过一次脸、闹过一次矛盾。
村里人都知道,戴凤妹有个南京来的媳妇。“两个人的关系特别好,常常手挽着手出来逛街,比亲母女还亲。”村里人这样形容这婆媳俩。南京媳妇儿齐红梅也在电话里这样告诉她的妈妈:“妈,我婆婆待我比您还亲呢!”
齐红梅初来乍到,对于瑞安这座沿海小城有各种不适应,在婆婆面前显得也十分拘谨。戴凤妹觉察到,就拉着她的手说:“你从外地嫁到瑞安,在这里没其他亲人,但你放心,我们家绝对不会把你当外人。”红梅形容,虽然之前看过无数“不要妄想婆婆会把自己当自家人”的“婆媳相处箴言”,但看着婆婆真诚和善的眼睛,心里一下踏实了。戴凤妹怕她一个人在家孤单,总鼓励她多出去走走,结交瑞安的朋友。每次出门逛街,戴凤妹总邀上红梅一起逛,“一来有个伴,二来希望她多走动走动熟悉瑞安。”而红梅也十分乐意跟婆婆出去逛街。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有缘相聚就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为何要分彼此呢?”在儿媳妇面前,戴凤妹形容自己不会摆谱,以真情换真心。如今虽然大家没有生活在一起,但是戴凤妹依然就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每逢年过节,即便他们不能赶来相聚,也都会在第一时间电话过来问候我。”
心疼婆婆去摆摊
郑立华今年45岁,20岁嫁到戴家。嫁入戴家之前,郑立华已对戴家的情况有所耳闻:丈夫家境贫困,父亲病逝,还有一位智障的哥哥。在众人的反对声中,郑立华还是义无反顾地嫁到了戴家。嫁到戴家之后,郑立华跟随丈夫与婆婆、大伯四口人一起生活。从此,她接过了婆婆肩头的重任,成了家庭的顶梁柱。
除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郑立华还有一个“额外”的工作,免费给婆婆打下手。为了智障的大儿子,婆婆每天在菜市场边摆水果摊攒钱。对于婆婆艰辛,郑立华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默默帮助婆婆去菜市场摆水果摊。
冬天是甘蔗大量上市的季节,甘蔗特别热卖,为此,郑立华要赶在摆摊之前,把裹着泥土的甘蔗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用刀切成段,摆放好。冬天自来水冰冷,郑立华的双手因此长满了冻疮。出门摆摊时,郑立华都会主动帮忙把水果搬上三轮车,拉到菜场边。遇上婆婆有事或者身体欠佳,郑立华就会亲自出摊,舍不得浪费一天时间。
婆婆今年已77岁高龄,不卖水果也有10来年了。但是,郑立华依然是婆婆生活中的好帮手。“哪里不行了,家里哪样东西坏了,随叫随到。”婆婆这样赞美媳妇。
智障大伯的“倾听者”
说起这位已经50岁的大伯,郑立华眼里充满了慈爱。自从嫁到戴家,郑立华从未因大伯是智障人士而歧视他。对于大伯,郑立华扮演多种角色。有时,立华是他的“知心姐姐”,有时,立华是他的“倾听者”。
吃饭的时候,叔子很“淘气”。他的“吃相”几乎与四五岁的小孩子没啥区别,一顿饭吃完,桌子上地上都沾满他掉的饭粒。立华从来不会为此而生气,总是鼓励他,没事的,慢慢吃,别噎着就行,不用着急。
大伯偶尔“玩心”大起,会在村子里到处窜门,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有一年,叔子不慎走丢,整夜没有回家,全家人焦急万分。郑立华与婆婆发动了整个家族的人,几乎找遍了全村甚至全镇,直到第二天才在临村的宗祠里找到了他。
郑立华告诉记者,多年的相处,她已将大伯视为自己的亲人。“虽然他什么都不懂,但他很信任我。”立华说,大伯出去玩,在哪里看到了趣事遇见了什么,回来都一五一十讲给她听,成了他的“倾听者”。立华笑言,大伯的絮絮叨叨很有意思,像在听收音机。
背后的他:戴其昌
郑立华的丈夫名叫戴其昌,他说:“为了让我更好地安心工作,她承担了全部的家务活儿。她20多年如一日,照顾我智障的哥哥,孝敬老人。她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这样的坚持确实不容易。正是有了她的这份孝心和善良,帮忙打理家庭事务,我才能有今天的事业与美好生活。”
戴凤妹:
不摆谱的婆婆 待媳妇如亲闺女
近日,上望街道九一村的戴凤妹被该街道授予“好婆婆”荣誉。当谈起家人的时候,戴凤妹满脸幸福,也不说自己的“好”,直夸她的两位媳妇待她孝顺。
细心照顾体弱儿媳
早些年,大媳妇身体欠佳,患有严重低血压。病症发作时,只能眼巴巴地躺在床上,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而本该媳妇去做的家务事,如上街买菜、烧菜、洗衣、照顾孙女等,戴凤妹都一一包揽了下来。那时候,戴凤妹还没有退休,在瑞安市针织厂上班,常常忙得两头跑。
与大儿子一家共同生活了10多年后,大儿子一家才搬出去自己居住。当时,大媳妇的低血压依然没有好转,这事让戴凤妹常常挂记在心。好在,大儿子家住得离自己近,她就三天两头过去探望一次,叮嘱媳妇要多休息。有一次,媳妇低血压发作,突然昏厥,恰逢大儿子出差在外地,戴凤妹闻声赶去,见大媳妇脸色苍白,连眼睛都睁不开。戴凤妹立马拨打了120,将媳妇送去了医院。
戴凤妹告诉记者,现在大儿子在外办厂,大儿子一家人都生活在外地,大媳妇的低血压,如今也早已好转了。但是在电话里,戴凤妹依然非常关心媳妇的健康,并嘱咐儿子要照顾好媳妇。
在一般人看来,儿媳照顾婆婆是天经地义,婆婆照顾儿媳却鲜有听闻。对于婆婆戴凤妹来说,照料身体欠佳的媳妇是她发自于内心的疼惜与牵挂。
外来媳妇更要善待
背后的他:潘左金
戴凤妹的丈夫潘左金说:“我在工地上班,家里的事情全靠老伴一个人支撑。她与媳妇相处非常融洽,常常把我撇在边上。但是,她们开心,就是我的幸福了。”
记者手记
我们身边也确有不少“婆媳”之间反目成仇的故事,严重的甚至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幸福和谐。然而,记者从采访的对象中总结发现,其实,不管婆媳之间发生什么,学会以礼相待、彼此尊重,即使有再大过节也要本着以和为贵的原则去解决问题,所有的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4、5、6版人物速写作者:市四中美术老师叶立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