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在热水中,水变黄,出现许多絮状物,有刺鼻酸味
一次性筷子,你还敢用吗?
■记者 蔡玲玲
近日,演员黄渤发了一条配有图片的微博:“几双一次性筷子浸泡在热水中,水竟然变成了黄色。”该微博迅速被网友疯狂转发,并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认为,一次性筷子如果经过硫磺熏蒸“漂白”,浸在热水中就会使水变黄,其含有的二氧化硫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一般市民几乎都有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经历,常叫外卖的市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频率尤其高。若一次性筷子真有那么“毒”,你还敢使用它吗?日前,记者对一次性筷子做了实验。
本次实验要素
实验时间:3月22日
实验地点:办公室
实验道具:一壶热水、3个一次性杯子、10双一次性筷子
道具来源:饭摊、点心店
实验用时:一次性筷子热水中泡20分钟
实验结果:一次性筷子泡过的热水均浑浊、微发黄,冲泡时有股刺鼻的酸味
话题延伸
除了一次性筷子,人们在生活中还会经常接触其他一次性餐具,比如一次性刀叉、吸管、饭盒等。
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目前市面上的塑料一次性刀、叉、勺、吸管等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被检测出重金属含量超标。价格便宜、没有标识、颜色偏重的产品,存在上述问题的情况越严重。
使用一次性塑料杯要注意,因为塑料中常添加有塑化剂,如果用塑料杯装热水或开水时,有毒的化学物质就很容易稀释到水中。且塑料的内部微观构造有很多的孔隙,其中隐藏着污物也容易产生细菌。
两次实验结果:筷子均泡出淡黄水
3月21日晚,记者分别从市区马鞍山路、青松路等地的5家饭摊及点心店,收集了两个不同品牌的10双一次性筷子。其中一个品牌的外包装上标注了生产厂家、厂址、联系电话,出自温州本地;另外一个品牌的外包装上,没有任何厂家信息。
实验准备:取3个杯子,从左至右分别为1号杯、2号杯、3号杯。在1号杯里,倒入热水,水质透明、纯净。
实验一:取有品牌有厂家地址的一次性筷子两双,放入2号杯。开水冲进杯子的一刹那,水中出现许多细小的絮状物,并冒出大量小气泡,一股酸味扑鼻而来,感觉有点呛人。20分钟后,将筷子从水中取出,2号杯子的水呈淡淡的黄色,轻轻摇一摇水杯,水就变得浑浊,水中有白色的沉淀物。
实验二:取有品牌无厂家地址的一次性筷子两双,放入3号杯子。冲入开水,同样水中出现了细小的絮状物,并冒出大量小气泡,并有一股带着酸味的刺鼻气味弥漫。20分钟后,将筷子从水中取出,3号杯子的水呈现淡淡的黄色,轻轻摇一摇水杯,水也出现了一些浑浊,但不是很明显。
实验结果分析:相比1号杯子里纯净的水,浸泡过一次性筷子的2号杯和3号杯的水都呈现出淡黄色,颜色深浅差不多。相比3号杯子,2号杯子的水更浑浊。杯子里的水完全冷却下来,取出筷子后,凑近一闻,2号杯与3号杯子里还飘散出少许怪异的味道,感觉是化学物品与竹子混合的气味。记者观察发现,虽然被一次性筷子浸泡过的水变成了淡黄色,不过与黄渤在微博里曝光的“黄水”相比,这杯 “黄水”的程度远远不及。
记者调查:小饭摊多使用一次性筷子,没人注意是否过期
二氧化硫的浸出量、微生物指标有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一般市民无从得知。但是,你注意过一次性筷子的保质期吗?
记者在马鞍山路的一家饭摊看到,几乎每位打包的客人,都要求带上几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就放在收银台的边上,随客人取,很多人一抽就是一大把,老板对此似乎并不吝啬。
记者注意到,一次性筷子的外包装上,并没有标注保质期,只是简单印有类似“清洁卫生”、“自动包装”等字样。而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人,几乎无人会注意筷子的外包装上究竟写了些什么,到底有没有过保质期。
记者询问了市区几家小饭店及路边摊的老板:“一次性筷子安全吗?过期了没?”得到的回答几乎一致:放心,大家都这么用。
记者再询问一次性筷子是何时生产的时候,则遭到一些老板的白眼。一位饭馆老板说,他购买一次性筷子一般只是看筷子的型号,是否有发霉或异味,很少去关注生产日期,更不会去问这批一次性筷子是否有检测合格报告。
市民林小姐由于工作性质,常常加班,懒得回家吃饭,外卖是她的家常便饭。每次吃外卖的盒饭或者点心,使用的都是一次性筷子。“吃了好多年的外卖,从来没注意过一次性筷子的保质期或者安全问题。”她告诉记者,一次性筷子使用方便,用完即丢,若用自己的筷子就很麻烦,还需要清洗。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及消费者都不知道一次性筷子有保质期,更不注意查看筷子的生产日期。而他们判断一次性筷子是否安全,标准就是看筷子是否干净,有无斑点。
质监、工商部门:尚未开展过一次性筷子的检查
就一次性筷子在市场上的“泛滥”使用,记者采访了工商部门。工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截至目前,还没有接到市民对一次性筷子的投诉,也没有检查过一次性筷子销售点。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市没有生产一次性竹筷子的厂家,因而该部门无法对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是否合格进行质量监督。
据悉,我国早就颁布了一次性筷子的安全和测定标准。按国家规定,竹质的一次性筷子由于颜色略青,允许用食品级的硫磺熏蒸漂白,但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清水冲洗,使其二氧化硫的浸出量等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达到国家要求;残留在筷子上的二氧化硫含量每公斤不超过600毫克;经过消毒的一次性餐具,保质期最多为4个月,若是超过保质期不可再出售或使用。
疾控中心:使用一次性筷子有隐患
据了解,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就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往往还会出现霉变、微生物超标等问题,严重的会滋生强效致癌物黄曲霉素等,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构成威胁。
“且不管一次性筷子本身是否合格,有无过保质期,使用它本身就是不卫生的习惯。”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一次性筷子生产过程中,经历了硫磺、石蜡、双氧水等多种化学药品的加工。“尽管这可能是国家允许添加的范围,对身体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毕竟还是不安全的。”
工作人员介绍,一次性筷子泡出了黄色,正说明了其含有硫磺,人体食用硫磺会侵蚀呼吸道黏膜,对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腐蚀。长期使用劣质的一次性筷子,会给身体的肾脏、肝脏等器官造成负担。市民应该提高警惕,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若条件允许,尽可能自带餐具。
相关链接:如何安全使用一次性筷子
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可用肉眼观察一次性筷子的外包装上是否有生产厂家的名称、商标及联系方式,最好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次性筷子受潮后,可能发生弯曲变形,甚至出现非竹子或木头本色的斑点,比如小黑斑,那表示可能发霉变质,千万不要继续使用。使用一次性筷子时,自己应做个“消毒处理”,比如用凉水清洗筷子表面,减少可能存在的二氧化硫残留;用开水烫一下,杀死筷子表面的细菌和霉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筷子长时间浸泡在热汤或热粥里,否则会加速其表面的二氧化硫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