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的城市
■艾为芳
周围姐走了,就在今天早上。她离开了这个她工作、生活了6年的地方。从决定离开到做好一切准备,她已经欢呼雀跃了半个月,昨晚在大润发,她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像个孩子。
依稀记得,离开西安前,我似乎也是这样一种急不可耐的状态。但当我最后一次转身环顾宿舍,提着行李最后一次走过那窄窄长长的走廊,并意识到我有可能再也不会回来时,我的眼泪就啪嗒啪嗒掉下来了。所以,今天早上,我没有去送她,因为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也需要一个空间,将内心所有情绪挥洒。
也还记得冬霞走之前在KTV里给我们唱的那一首《再见》,记得李莹倚在门前看行李被一件一件搬上车的表情,记得王特钻进出租车时落寞的身影。或许,真的没有人能够在离开时做到了无牵挂,特别是,当你离开的是留存了你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又给了你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多的痛苦、那么多刻骨铭心记忆的地方的时候。
而这个地方,虽然已经于你身后渐渐远去,而且也必将在你记忆中慢慢模糊,但你对它的眷恋,却终如美酒,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愈酿愈醇。
这种眷恋或许还不同于对故乡的想念。对大多数从小在外求学,后来又在外工作的人来说,故乡至多是生了我们养了我们的一片土地,想念家乡,更多的是想念家,想念家里的亲人,或许还有你从小吃惯了的那几个家乡菜的味道,而亲人,还有家乡菜的味道都是可以带走的。但对我们身后的城市,我们却带不走它。因为对他们,我们所眷恋的,可能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或者某一种各大超市都可以买到的小吃,而是某一路我们坐熟了的拥挤不堪的公交,是某一条我们走过无数遍的人声鼎沸的街道,是某一家我们经常去经常抱怨它味道不怎么样的饭店,是某一次邂逅发生的那个位置,甚至当时周围空气中的分子。
这种眷恋更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怀念。我们会在看到一幅精美的油画时想起敦煌莫高窟里栩栩如生的壁画带给我们的震撼,会在被汽车尾气熏得半死不活时想起扬州城里的自行车大军,却只是想起而已。但对我们身后的城市,它的一切都深入骨髓、如影随形。谁能保证,清晨万松山上的鸟鸣,夜晚隆山上的狗吠,在我们离开这座城市若干年后不会三番五次闯进我们的梦中呢?而新华书店后面的那条小巷子里那个饭店老板娘的面容,风雨中踩着三轮车跟着手机里《老婆最大》的歌声哼着曲儿的大哥的背影,挤在破旧商城里拥挤小道上进货的宝马,冬日黄昏街道上由清一色穿着校服的男孩子驾驭着排成一排飞舞的单车,都将在我们生命中与记忆等长。
我们对身后城市,比对故乡的感情少了一份随意,比对旅泊之地多了一份深刻。只是,想念故乡的亲人了,哪怕是想念家里的小猫小狗了,我们都可以回去看看。对于曾经的旅泊之地,只要你愿意,也可以故地重游。但,就算我们再怀念我们身后的城市,如果不是事态使然,我们往往都不大可能再回去走走,只任凭这夹杂着回忆、憧憬、感慨和祝福的情感与日俱增,是“相见不如怀念”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