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带编织技艺:
评判新娘手巧与否的一个标准
蔡陈玉教孙女织花带 (刘育贵/摄)
纱车
墙上挂满花带

    花带编织技艺:

    评判新娘手巧与否的一个标准

    陈思义

    ■

    织带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盛行于明清。从前农村女孩10多岁时就学习织带,曾听我妈说起,她做媛主时一天到晚就是织带、织布、绣花、做鞋,叫做“女红”。上了年纪的人应该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以前,农民以自产的棉花纺成纱,用来织布织带。可惜如今几乎见不到织带了,一天听说高楼镇营前村还有人织带,于是在久雨不歇的三月,我约上同事冒雨匆匆赶去采访。被采访的人叫蔡陈玉,她招呼邻家妇女过来,一班人七嘴八舌说起织带。

    早年择妻的标准:德、言、容、工

    女子在娘家闺房里就开始学习“女红”

    “女红”(gōng),亦作“女工”、“女功”,指女子以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像纺纱、织布、织带、做鞋、绣花、缝纫等。我国三千多年的农业社会树立了以农为本的思想,形成了男耕女织的传统,女子从小学习“女红”活计,江南一带尤为盛行。“女红”技巧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手帮手地教,一针一线地学,称为“母亲的艺术”。

    过去夫家择妻,以“德、言、容、工”等四个方面的标准来衡量,其中的“工”即为“女红”。“女红”象征着一个女孩的家教和能力,“女红”技艺高超的女孩通常都会被当做典范,让大家学习模仿。男家也就凭媒人传送过来的“女红”作品,评定女方是否家教有方、心灵手巧。花带是“女红”作品之一,织带编织技艺是评判新娘子手巧与否的一个标准。

    说起花带,最有名的是苗家花带。苗家花带色彩鲜艳,斑斓瑰丽,图案纹样丰富多彩。

    蓝白图案抽象又有寓意

    非常典雅精美

    蔡陈玉还保存着一架织带机,她的老伴又喜欢收集老家具老农具,在村里搞了一个小博物馆,宣传民俗文化,夫唱妇随,其乐融融。我看罢,特别亲近,以致两老留我吃高楼金粉面,我也不推辞。再者,若要深入采访,就要厚脸皮,懒臀坐。

    两老家的墙上挂满花带。花带是系东西使之固定的棉纱制品,以前女子出嫁,除随嫁一对用苧麻丝织的大布袋外还有小布袋,小布袋的袋翼上有花带,用来扎袋口。长的“围身”、短的“拦身”,缝上花带才能系在身上,防止劳作时弄脏前身衣裤。“重盛”是喜事送礼用的竹制盛器,用花带一扎上,便显得庄重稳固。小孩的围裙带,大人的裤带,书包的带,都是花带。

    织带的材料是棉线,都是女孩子用棉花经过纺车(qī)纺成。现在的棉纱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机纺棉纱,这一步就省了。花带的色调一般为黑白或蓝白两种,图案抽象又有寓意,多用吉祥文字与花样,非常典雅精美。

    苗族花带的图案纹样有表现吉祥与爱情生活的,如《双喜临门》、《五谷丰登》、《鸳鸯戏水》。今天,花带仍然是苗族人民所喜爱和需要的装饰品,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女方送给男方的信物常常是花带,男方把花带系在贴身衣服上,并有意露出花带的须头,让人们知道已有一个姑娘爱上他了。

    织带的机具有织带机、带刀、提绳

    现在很少见了

    织带的机具有织带机、带刀、提绳等,现在很少见到了。

    织带机也叫带架,木质,用于缠绕经线。用四根长方体木及四梗圆柱体木做成,圆木是活动的,可推动,可推开到2米左右。

    带刀, 即带梭,形像刀, 竹质, 用于引线,把纬线引过经线之间,再往织好的一头压实。在向上提提绳时,带刀用来压经线,把经线分成上下两层,便于横穿纬线。

    提绳,用粗棉线制成,可多次使用,作用是织带时上下提动,把经线分成两层错开,便于纬线穿过。我老家有带扣,竹制,作用同提绳。

    另外,还有前期纺棉纱的纺车(qī),把棉纱缠到纱锭上的纱车。为便于编织,用纱车把纬线匝成小线团,就是梭。

    织带技艺的要点在于挑纱

    图形不同,挑纱的手法也就不同

    第一步是“经带”。先根据想要织带的长度,调好带机的长度,把经线布架在织带机上。经线的根数,则以花带宽窄和花纹简繁确定。带越宽,花纹越繁,所用经线越多。花带的中央部分织成图案文字,白色经线与黑色经线相间排列。有一种图案叫13根织字,可织出“王”、“吉”、“卐”、“田”等字,用白色纱线26根、黑色13根、蓝色28根。其中蓝色28根在带的两边,各边14根,织成同一颜色的边。

    经线匝好后,把织带机适当推短,使原紧缠在机上的经线宽松,在带机中部用一个竹筒顶起经线,使顶起的经线与织带机平面成三角形,便于织带操作。然后使带机长度固定,使经线绷紧。

    然后,套提绳。把每一根经线套在提绳上,便于织带时上下提动错开经线,使两批经线之间形成一个空隙,让纬线穿过空隙,经纬交织成带子。

    织带的原理同织布,一只手用带刀,按编织图案需要挑选出某几根经线,另一只手提“提绳”将其上提,用带刀将两幅经线上下分开,将纬线于中间穿过,然后以带刀向已织好的方向筘紧,使经纬交织紧密,成为“带”。每穿一次纬线,就必须根据图案需要来挑选组合一次经线。织带技艺的要点在于挑纱,图形不同,挑纱的手法也就不同。如不认识字,就请人写下要编织的字,照着字样编织,依样画葫芦。

    小姑娘说:你out了

    谁还用这个呢?

    社会的变迁,势必要使一些东西消失,又使一些东西出现,这是历史发展的惯性。上世纪70年代还较为普遍存在的织带技艺,今日已逐渐衰落。如今市场上有的是各种机械织带,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织带用原料逐渐发展到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氨纶、粘胶等,形成机织、编结、针织三大类工艺技术,织物结构有平纹、斜纹、缎纹、提花、双层、多层、管状和联合组织,比如安全带、行李带、挂牌吊带、腰带、装饰带。

    苗家花带仍然流行。到张家界,可以看到大型民族风情歌舞剧《烟雨张家界》,其中有《苗家阿妹织花带》节目:月夜下,苗家阿妹阿依朵在吊脚楼里为自己心上人编织花带,蝴蝶从织布机中飞出。花带是湘西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可分黑白花带(棉线花带)和彩色花带(丝线花带)两种,可以到民间工艺一条街上买。

    听说瑞安非遗调查的时候,人们打听到营前的蔡陈玉和桐浦的王阿英等人还能织带,喜出望外。在民俗文化节上,很多市民围着观看手工织带表演。城市现代化,不少传统手工艺到了濒危地步,离我们远了。女子从小学习“女红”活计已成历史,我随意问了一个小姑娘,她说,你out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种手工织带能卖几个钱,谁还用这个呢?蔡陈玉说,她要把织带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假期,孙女来了,她手帮手教孙女织带。你看照片上,祖孙两代,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凑在一起,教与学都很认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聚焦点
   第00007版:议事厅
   第00008版:温州垟
   第00009版:远望角
   第00010版:星光道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学周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评判新娘手巧与否的一个标准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1 评判新娘手巧与否的一个标准
2013-4-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