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特色文化带动旅游发展
南山村:索面拉出美丽故事
■记者 林晓/文 徐鹰/图
清晨,南山村里处处飘着索面香。走进村子,挨家挨户都搁着几张索面架。架子上,新鲜的索面正在晾晒。有村妇正拿竹棒挑动索面翻晒,动作娴熟。远远看去,那晾晒的过程就似音乐会上的指挥棒在舞动,“指挥”过后的索面条理更加清晰,像系在村姑脖子上的白纱巾,在春风中摇曳晃动,面香扑鼻而来。
南山村不仅靠索面出了名,还靠这一条条索面拉出了村子里的美丽故事。
南山村概况
南山村位于高楼镇,东与东源木活字印刷村只隔1000米,距老56省道1100米。全村375户、1481人,村民靠农业耕作为主,外出务工为辅,是我市历史悠久的索面村。该村还有丰富的毛竹资源,其中毛竹林约1000亩,年产毛竹1.5万公斤,收入7.5万元,产毛竹笋50吨,收入达20万元。
◀
南山村
高楼镇
“索面村”遐迩闻名
索面,也叫“长寿面”,是我市的传统特色美食。老人祝寿、生日喜宴、妇女生产坐月子都少不了这道主食。南山村手工制作索面历史悠久,只要天气晴朗,几乎家家户户都制作索面,晒索面的场面壮观,往往引来许多摄影爱好者。
目前该村的索面供不应求,然而传统手工制作索面靠天吃饭,一定要有连续多日的太阳晾晒才行。所以索面专业户说,他们不愁销路,就愁缺少好太阳。
摄影人
“追美”之地
点评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黄友金
高楼南山村因制作生产索面而出名,已经成为我市吸引外地摄影人的一张金名片。加上南山村有多座古民居,后山竹林茂盛,生态资源好,希望与东源木活字印刷村、九珠潭景区、高楼绿道等周围旅游环境相结合,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打下扎实的基础。
索面制作成民俗特色文化
许多人喜欢吃南山村的索面,尤其是老一辈的瑞安人对南山索面特别推崇。他们说,南山村制作的索面下锅后不容易煮糊,且吃起来柔韧。
据南山村村委会主任林法旺介绍,村中制作索面的手艺传承了300余年。如今全村300多户人家,仍有200多户秉承这道手艺,年产索面约500吨。因此,南山村又被称为“索面村”。
“索面营养好、易消化,是大家非常喜爱的食品。特别是老人祝寿、生日及妇女生小孩时都少不了它。”据林法旺介绍,南山索面制作方法复杂,有自己的特色。“别人想模仿外观是可以的,但模仿出来的面就没有我们南山村这么地道了。”林法旺说。
至于索面的制作程序,林法旺介绍说,先将适量的食盐在水中溶化制成含盐的水,再加面粉揉透做成坯。做好面坯需置面柜中“走透”,接着是“开条”、摔拉成线,最后在太阳下晒燥,理成线绞状,装进竹制箩筐便可销售。 “其中每一道工序都很有讲究,比如面粉不能揉得太湿或太干,晒太阳也要注意及时收好。因为过了15时,阳光不强了,地表的湿气却渐渐升起,含有盐分的索面就会返潮,而一旦返潮,面就会粘成块。”林法旺说。
南山村的索面有自己的民俗特色文化。“索面是订婚、走亲戚时不可或缺的礼品,在早年,村民们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卖,现在大多集中在市场了,但其制作过程又成了一种民俗文化。”
不少摄影爱好者来“追美”
清晨,草绿花开。乳白色的索面,在南山村的房前屋后排排晾开,和古宅青瓦交相衬托。清风轻拂,索面如丝如线,丝丝缕缕,飘逸曼妙。每个晴好的清晨,对南山村村民来说,都像是一场盛会。
“农人农妇制作、晾晒索面的过程,看上去轻拉撩拨,说是劳作,更像是在跳着一场舞蹈呢!”在村里的大晒场,记者与来自温州市区的摄影爱好者小罗不期而遇。她说:“这里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加上诗意优雅的景致,在温州一带为数不多。”
据村民介绍,索面是面粉制品之一,其加工方式独特,比一般的面条要长得多,要用一种特制的木架晾晒,于是就成了温州地区摄影人的目标。
索面晾晒在太阳底下,那白里带黄的线条在微风下闪闪发亮,而又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太阳初升,欢乐就遍布着整个村庄。早起打面、和面的声音,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在我们摄影爱好者看来,真的太美了。”小罗说,当天有十多位从温州市区来的摄影爱好者在这里“追美”。
据林法旺介绍:“在我们南山村,每天来摄影的约有100人左右,每逢节假日,村里常常有两三百名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有一回澳门、台湾的摄影团,还带了一个500人的团队来这里摄影。”
近些年,山村的美丽景色和村民的劳作形象频频出现在影展、网络和杂志上。之前,瑞安市申报成为全国摄影基地,南山村也被列为其中的一处人文景观,中国摄影家协会专家来考察后对其评价甚高,希望打造成为全国的摄影基地。
如今,南山索面村已经真正成为我市吸引外地摄影人的一张金名片,通过无数摄影人的镜头,南山村的美会被发掘得更深,名声也会越传越远。
事实上,除了制作索面过程富有民俗特色之外,令无数摄影家与摄影爱好者追捧的美丽景象,还有这里淳朴的民风。
摄影爱好者小罗已经是第3次来南山村了,她告诉记者,这里的民风民俗都很淳朴,村民心地善良。“这是我拍摄过地方中最有好感的一处,外人过来,村民们都笑脸相迎。拍照之余,走走停停,与当地人聊聊家常,特别能感受他们的‘美丽心情’呢!”
另一位摄影爱好者说:“即使村民晒索面、收索面非常忙碌,你去拍摄,他们也不会觉得你给他们添乱。”
后山有千亩毛竹种植基地
确实,索面的制作生产过程形成了民俗文化,带动了旅游发展。一名摄影爱好者说:“我觉得其中少不了摄影人的功劳,一拨拨人扛着‘长枪大炮’来了,照片像雪花一般飞出去,成了铺天盖地的免费广告,顺便在网上一搜,就有不计其数的索面村图片和信息。外省人找来了,外国人也来了……”
林法旺说:“来拍照片的人都喜欢拍制作索面的民俗风情,其实,后山更有一片自然风光期待着大家去发现呢。”
据了解,南山村的后山约有1000亩毛竹种植基地。已有4条上山的道路,今年还准备再修筑4条山道,供村民上山及游人观光。
“现在正值毛竹笋生长期,几场春雨过后,空气清新,竹绿笋尖。到我们南山村搞摄影之余,还可以逛一下山林,也不失一种特色。”林法旺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