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0万人患高血压
发病群体渐趋年轻化
■记者 林长凯
日前,记者从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我市高血压病人在10万例以上,目前已建立健康档案登记管理的有7万多人,发病群体渐趋年轻化。
高血压病患呈年轻化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趋于年轻化,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发病。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生陈红娟说:“这种现象在5年前很少见,那时患高血压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现在年轻人患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跟我们年轻人没关系。”许多年轻市民认为年轻人压根不会得高血压。“其实出现这种现象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年轻人聚会多,经常大鱼大肉,喜欢吃洋快餐,在不经意间就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热量、高盐的食品。”陈红娟说,另一方面,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青少年在学习工作方面压力比较大,锻炼时间相对比较少,再加上经常“营养过剩”,导致“小胖子”逐渐增多。加之青少年久坐电脑前,大脑和中枢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和疲劳状态,造成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衡,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今年的世界卫生日主题是“控制高血压”,对此,陈红娟呼吁:大家要像重视成人高血压一样重视青少年的血压监测。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针对目前日趋年轻化的高血压疾病,陈红娟说,高血压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关键,通过减少盐的摄入量、平衡膳食、经常运动、避免酗酒、避免使用烟草等方式可减少高血压出现的危险。陈红娟建议,年轻人每年至少要测量一次血压,了解自身的血压情况。
陈红娟指出,有一些人虽然吃降压药,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血压正常后,就不再服药治疗了,这是错误的做法。“高血压病很难治愈,一旦发病,就会持续发展,伴随终生,只有长期坚持服药,才能减少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她建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就可以“制服”高血压这一健康杀手。
链接:
如何判断自己得了高血压?
头痛和晕眩——通常高血压在发作的时候会导致头痛和晕眩的症状,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疼多半出现在后脑部位,并伴有恶心、呕吐感;高血压病引起的晕眩症状,女性患者出现较多,男性患者也有这种症状。因高血压出现晕眩,患者会感到身体失去平衡,步行困难和天旋地转。
耳朵症状——如果在生活中耳朵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现健康问题,那么就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但是在做自我诊断的时候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根据高血压的发病特点作出正确的高血压诊断。高血压病引起的耳鸣都是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耳鸣严重。
肢体症状——还可以通过肢体症状来及时判断高血压的发病,根据调查发现在高血压发作的时候,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经常性的腰酸肩痛症状,同时还可以通过手脚麻痹的症状来诊断高血压。高血压病引起的麻痹不只出现于手脚部位,大部分运动系都会出现麻痹症状,还会出现知觉的麻痹,而且绝非暂时性的,症状不会消失,直至半身不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