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两天
走“S”型路前进30多米
“歼8”
昨进入西山陵园
■记者 林长凯 实习生 陈如/文 记者 庄颖昶/图
昨日下午16时30分,“歼8”经过两天的缓慢移动,走“S”型的路线,前进了30多米,成功进入西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途中,飞机完成了两次转向。目前,机头朝向它的停放地——陵园右侧的展位。
前日早上,飞机按照以前的方法,在前后、左右各种力的作用下,机头开始缓慢向革命烈士陵园转进。进入陵园的路比较陡、大门的高度有限……这些是飞机进入陵园的“拦路虎”。
搬运队负责人之一丁碎虎说:“这个困难相当大,但方法总是有的。”经过一天的努力,飞机成功转进了陵园,除飞机尾翼外,整个机身停在陵园入口的斜坡上。
“14日是个关键的日子,要让飞机尾翼进入陵园,然后再次掉个头,让机头对准它的停放位,决不能有一点马虎。”丁碎虎发誓,要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
14日一大早,工人们就搭好了一个8米高的“倒U”型角架,并在上面挂上4个简装版绞盘,用来提起飞机中部,防止机身在前进过程中与台阶发生摩擦。据介绍,这个角架是专门为这次搬运飞机上山而做的。此外,他们还用三脚架吊起机头和机尾,用来转向和向前移动。
10时许,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飞机开始慢慢地往上拉。但开拉没多久就遇到了一个小意外——飞机的尾翼被陵园的大门卡住了。
“这该怎么往上拉啊!”围观的群众纷纷议论开了。而搬运人员不慌不忙地调整起简装绞盘的高低,来调整飞机的位置,试图让飞机通过,但遗憾的是,尾翼上的尾灯在移动过程中撞掉了,尾翼上方也有多处刮擦。
下午,搬运工作仍在继续,通过一番艰辛努力,飞机尾翼顺利进入陵园,并完成了第2次转向,机身停在烈士纪念碑前方的空地上,机头对准它的专用展位——陵园右侧的一处停放位(如图)。下步的工作,是将“歼8”搬上展位固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