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民情、夜学充电、夜办便民
东山街道全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记者 欧苗苗
近日,东山街道常务副主任黄建忠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组织下埠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分户包干,终于做通了10户拆迁户的思想工作,顺利推进滨江大道东山段建设工程进度。
今年以来,东山街道全面推行街道干部“夜学夜访夜办”制度,规范街道夜学夜访夜办工作,进一步加强镇街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效提高了街道干部的素质和执行力。
集中夜学
“事务型”向“学习型”转变
昨晚18时,东山街道又组织街道干部夜学。只见该街道党委副书记颜光明手里拿着一本笔记本,上面记录的都是此前夜学时记下的内容。
“街道干部平时忙于具体事务,存在业务知识更新慢、政策理论水平不高等实际问题,夜学显得尤为重要。”颜光明说。
据介绍,夜学主要采用专家讲座、业务交流与民情分析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政策讲解、当前工作与夜访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以提高夜学实效。
目前,东山街道组织夜学8次,学习内容涉及全国“两会”精神、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生育政策、依法行政知识等,参加学习人员582人次。
蹲点夜访
“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日前,中埠村发生因债务纠纷致非正常死亡的案件,该街道分管政法副书记朱邦荣牵头组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相关人员及早介入,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并利用晚间,上门做好死者家属安抚和调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确保事态平稳可控,促进案件按法定程序平稳有序进行。
据悉,该街道规定各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以小组形式,每周自行安排一晚下村夜访农户,规定将村干部、种养大户、企业能人、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等列入重点对象,对重点对象每月必访2次以上,倾听意见、建议,建立重点住户数据库。
在走访中,对能当场解决的诉求予以快速办结,对不能当场解决的诉求做好民情日记,提交街道办事处解决,其中重大事项可直接提交街道党工委,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重点夜办
“常规型”向“创新型”转变
辖区内北麂、北龙两海岛居民交通不便,有时群众日间因渔船生产或交通原因导致办事时间难以安排,为解决此难题,北麂、北龙实行“夜办”制度。
最近,北麂海利村民对渔港工程沿港道路建设施工方案存在异议,认为工程影响渔民生产生活。街道宣传委员兼北麂片书记张澄永深入一线蹲点夜访,掌握村民思想动态,及时将这一情况向街道党工委、工程建设指挥部反映,并组织海利村民代表、渔船船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人员召开现场协调会,达成了一致意见,有力促进渔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自开展“夜办”制度以来,北麂、北龙社区共在夜间办理计划生育、民政、社保、农村合作医疗等事项6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