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河面垃圾、清理河道淤泥、绿化河边环境……
你看,你看,塘下的河渐渐靓了
■记者 苏盈盈 文/图
塘下每一个村几乎都有河流,枕水而居,塘河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塘下人。这几十年来,经济在腾飞,而回头看看“母亲河”,一些塘下人却发现“她”在“哭泣”:河面上漂着垃圾,河水不再清澈,甚至散发阵阵恶臭……
如何让“母亲河”干净起来?今年1月,塘下镇结合实际,迅速行动,拆除河边违章建筑、打捞河面垃圾、清理河道……这几个月来,全镇兴起“拯救母亲河”的热潮。目睹整治后河流的大变化,许多群众都赞叹,“塘下的河干净起来了”。
那么,这份让群众满意的“成绩单”是如何取得的呢?有哪些做法值得推广呢?近日,记者作了详尽了解。
做法一:领导重视,营造氛围
塘下河流数量众多,污染程度较重,成了该项整治工作的难点,为此,镇主要领导经常性开展实地考察跟进,督促整治工作。
河道整治离不开资金支持,为推动工作进度,镇财政切块下拨了专项整治资金,供办事处支出。此外,该镇还在各个显著路口设置宣传广告,部分办事处、村居还印制宣传单,挨家挨户发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领导重视是推动工作的巨大动力。”塘下办事处人武部长邵大治介绍,该办事处根据我市和镇里的考核办法,制定了对村居、驻村干部的考核办法,根据各村实际确定了整改难度系数,并让班子成员联系1至2个村居,将其个人考核与整治考核相挂钩,督促工作进一步推进。
做法二:量化考核,奖优惩劣
今年3月,塘下镇出台了《塘下镇“四边三化”督查考核办法》,确保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该办法规定:考评对象为全镇5个办事处,主要考核“四边三化”和村里环境卫生。半月一督查、半月一分析、半月一排名、半月一通报。
同时,各办事处负责对村进行考核,每月评出一个环境卫生最差村。考评结果在本报“今日塘下”版面、塘下政务网和党政办公网上通报。
另外,被戏称为“史上最严”的《考核办法》还制订了系列奖惩措施:如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办事处,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及联系办事处的镇领导将在媒体上作公开说明;在各办事处每月对村的考核中,如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村,村党支部(党委)书记将予以就地免职等。
考核办法并不是仅仅写在纸上的,事实证明它确实落到了实处。本报4月12日7版刊发了首次考评结果,鲍田办事处得到“红牌”鼓励,罗凤办事处被“黄牌”警告。
做法三:排查企业,堵住源头
除了河面漂浮物外,工业废水直排塘河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根源之一。因此,唯有“截住源头”才能“治本”。
近期,塘下镇政府牵头组织工商、税务、环保、电力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全面加强对沿河企业的管理,重点突出整治酸洗行业。
4月12日下午,市委常委、塘下镇委书记张本锋在场桥办事处主持召开现场协调会议,就轮船河两岸企业工业废水排放治理、河道及两侧违章建筑拆除、对沿河的非法营运单位进行打击治理等综合治理工作予以明确。
记者从塘下镇塘河整治办获悉,“四宅一西”截污纳管二期工程已经签订施工合同,将于月底进场。该项工程覆盖面积3.7平方公里,铺设管道2万余延长米。“截污纳管投用后,意味着塘下将结束污水直排塘河的时代,这也是塘河整治的治本之策。”塘下镇塘河整治办副主任赵秀林说。
做法四:发动企业,参与整治
飘浮在水面上的垃圾在视觉上对许多村民造成很大的冲击,为了有效清理堆积在塘河里的垃圾,海安办事处出资聘请了12位有经验的打捞工人,从3月2日开始,每天7时至17时对辖区河道的垃圾进行清理。如今,河面垃圾明显减少。
据了解,海安龙河海北段两侧遍布电镀企业,河道两侧工业垃圾堆积如山,一直是海安环境整治的难点。启动“四边三化”专项整治行动后,海北村马上召集沿岸的23位企业主召开“龙河整治动员会”,号召企业对自家工厂旁边的河道进行清淤。
动员会后第二天一大早,部分企业就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大多数企业暂缓生产,发动工人下河清淤,把河道清理当成生产任务来抓;一些生产任务繁重的企业出资雇人雇船进行清淤,保持清理工作不落人后;更有部分企业主亲自下河,与员工一同清淤。清理出的垃圾堆放到企业门口,由村里统一安排车辆运送到填埋场。
海安办事处主任王昌宁说,这些企业主动出资清理河道,填补了政府人力物力不足的缺陷,以实际行动表示了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支持,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下一步,还要对所有污染河道进行全面清污,并启动龙河海北段两侧违章建筑的拆除,并构建沿河绿化带。
做法五:河流分段,党员“认领”
把河流分段,让党员“认领”,这是鲍七村整治河流的创新举措。
鲍七村党支部书记周学福介绍,在3月份,该村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50余人一起行动,对河边道路进行全面清扫。清洗后,该村还把村内河道进行分段,每个党员都分到一段“责任区”,且根据住所就近分配,由他们承担起“责任区”河道环境卫生的监管和保洁,看到有人往河中扔垃圾,就要上前劝阻,纠正部分群众随手往河中倾倒垃圾的陋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后,他们还将组织监督团进行打分评比,公布分数,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把河流分段管理后,不仅可以增强责任意识,还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河流中来,营造更好的氛围。”周学福说。
做法六:河面垃圾,日产日清
经过治理,塘下大多数河流看起来“清爽”了,河面上,成片成堆的垃圾渐渐被清理出去。
据了解,自今年2月份开始,塘下镇环境卫生服务所开始接收、监管河面垃圾收集和清运工作,每天有35艘打捞船和70个打捞工人在河面上打捞漂浮物。
“和上个月相比,船只增加了10艘,每日垃圾收集量也从过去的15吨增加到20吨左右。”塘下环卫服务所所长张中南说,过去河道垃圾没有“日产日清”,沉积太多,目前的打捞工作量很大,等这部分垃圾被清理出去,以后的日清理量会有所下降。
此外,塘下镇共设置了8个临时垃圾收集点用于河道垃圾堆放。工人将打捞上来的垃圾运送到临时收集点,由垃圾清运车统一运送到塘下垃圾填埋场,避免清理出来的垃圾再次返回河道。
做法七:扮靓河流,不忍乱丢
河里垃圾成堆,岸边脏乱不堪,或许一些人会“随波逐流”也往河中丢垃圾,但若是河面整洁、两岸景观秀丽,谁还会随意乱扔垃圾吗?
“从众是一种常见的心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河岸上做起了‘功课’。”赵秀林介绍,近期正对塘下大酒店后面的河流两岸等拆违空地进行平原绿化。截止目前,塘下主塘河段已完成上金、前庄、塘西等5个地段的河边绿化景观工程,面积约5.2万平方米。
“原先河面上、河岸边垃圾很多,我们平时也偶尔会往河中扔垃圾,但是现在周围这么干净,我们也不好意思随意乱扔了。毕竟人人都喜欢生活在整洁、卫生的环境里。”一位河边住户坦言。
[记者手记]
河流整治,
我们还需努力
经过塘下人齐心协力大整治,塘下大多数河流明显干净起来了,也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但是,塘下人还是不敢在成绩上多作停留。采访中,在谈及成功的做法的同时,一些人也表示:“整治河流,我们尚需继续努力。”
历史旧账多,资金有缺口,这是许多人普遍提到的难题。尽管塘下镇为此下拨了河流整治专项资金,但由于污染程度重,整治所需的资金与下拨资金有较大差距,资金缺口也致使“耗钱”的清淤工作难以一步到位。
河面上的漂浮物打捞出来了,如果不对河底淤泥进行清理,河水发臭还是得不到解决。“我们欠下的历史旧账太多,单靠几个月的整治是不可能彻底改变河流污染现状的。”邵大治感叹道。
此外,还有一些难点。比如鲍田办事处党委书记刘玉庭就感慨:“不少河流两岸搭建起了违章建筑,堵住了进出通道,清理出来的垃圾无法清运,所以要先拆违才能再治河。”而针对工业废水污染河水问题,一些工作人员也表示无奈:“办事处和村居开展治河活动,可我们没有执法权,对沿岸企业偷排废水的做法感到无力,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加强执法检查。”
此外,群众缺乏环保观念及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陋习也是整治河流的难题。塘下镇环境卫生服务所所长张中南说,“曾出现环卫工人在河面上打捞漂浮物,岸上住户把生活垃圾丢河里的现象。”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一些群众的声音,如52岁的海东村村民周秀莲说,她在河边住了30多年,以前都在河里洗衣服,后来河水变脏发臭,她心里看着很痛心,现在看到政府部门、企业、党员等都热心地投入到整治河道工作中,她心里开始充满期待,盼着河水能逐渐恢复往日的清澈。
我们相信,周秀莲这份美好的愿望,在塘下人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得到实现!
保护“母亲河”,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今日塘下》征集金点子
塘下的河是塘下人的“母亲河”,它滋养了一代代的塘下人。整治和保护塘下的河是一项长期而又庞大、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和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全力以赴,更需要广大市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科学治河,鼎力相助。
为了挖掘社会力量、群众智慧,让“母亲河”早日恢复往昔靓丽风采,《今日塘下》特向全市人民征集金点子。如果你有治河妙招,不妨与我们联系。电子邮箱:rarbtx@126.com。
①②上金河菜场段整治前后对比照
③④凰湾水库河整治前后对比照
⑤⑥鲍田小河上升段整治前后对比照
⑦⑧轮船河朝阳路桥边整治前后对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