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民调解员:
用好老乡情 打好感情牌
■见习记者 项乐茹
“有问题,找新居民调解员。”如今,这已成为很多新居民的共识。自2012年开始,我市积极创新“以外调外”工作机制,全市15个镇街均成立新居民调解委员会,聘请60余名新居民调解员,参与到瑞安的社会事务中,当起“乡音调解员”。一年来,他们活跃在新居民集中的各个角落,为新居民解开了一个个心中的疙瘩,帮助更多的新居民融入第二故乡,促进了基层和谐。
以理服人的调解能手
湖北人黄启山,是新居民调解员中的一员,在莘塍街道开了一家保安公司。早在2011年,他便加入新居民调解员队伍,义务为新居民调解纠纷。凭借自己学习掌握的法律知识,黄启山总能“化干戈为玉帛”,巧妙化解双方纠纷,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最近,黄启山为调解一起纠纷去了一趟莘塍派出所。原来,在莘塍某鞋厂工作的一名四川籍新居民吴东(化名)与厂老板因为工作上的事情闹了矛盾,老板情绪激动之下动手打了吴东。吴东要求老板赔偿2000元,但老板不肯赔。双方闹到了莘塍派出所,民警帮着调解了近两个小时,双方未能达成一致,互不退让。
于是,民警请来了黄启山当“外援”,帮着调解。黄启山来了后,先安抚双方的情绪,仔细了解情况。然后,黄启山先代表新居民和老板“谈判”,他举用相关的法律条文,让该老板认清自己的“理亏”行为。另一方面,他又做起了吴东的思想工作:“退一步,海阔天空。你无非也是想出一口气,但提的要求有些高了。”
经过黄启山的调解,双方最后达成了调解协议。
黄启山说,一般人以为调解过程会充满火药味,甚至会出现拍桌子、骂粗话的场面,而自己的方法则是打心理战术,以理服人。“新居民相对来讲会更信任我们,我们则应该事事都要讲理依法,站在双方的角度进行调解。”黄启山说。
仅2012年,黄启山便成功调解近百起与新居民相关的纠纷,其中大部分是劳资纠纷。为了能够在理据上站得住脚,黄启山专门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劳动法》等相关知识。如今,各种法律条文总挂在他嘴边,调解时往往脱口而出。“以理服人,让对方找不到借口和理由反驳。”黄启山这样说。
当新居民妇女的知心大姐
“新居民夫妻之间的问题,需要更多关注。”来自湖南的新居民调解员谭明霞,在瑞工作5年多了,现为陶山镇一公司的行政经理。她在接触调解工作后,发现一些新居民家庭中存在夫妻关系不和睦,甚至有家庭暴力的情况。“很多新居民女性会找到我,让我帮她们想法子。”谭明霞说。
一次,安徽籍新居民梅红(化名)找到了谭明霞,让她帮忙出主意。梅红夫妻俩来瑞工作好几年了。丈夫比较讲义气,爱面子,应酬也多,总在外面和朋友聚会,不大管家里的事,甚至有时不顺心了,还把气往妻子身上撒。而梅红平时上班,还要照顾两个儿子,很辛苦。为此,两口子总是吵架,最后闹着要离婚,丈夫一度不回家住。
但梅红不想家散了,找到谭明霞,请她帮忙调解。考虑两个孩子,谭明霞劝和不劝离,但双方闹得挺僵,梅红的丈夫甚至不愿意跟妻子心平气和地谈话。为此,谭明霞特地和自己老公想了个法子。谭明霞约女方去逛街,谭明霞的丈夫约男方去吃饭,然后在餐馆里来了一场“偶遇”。
在和事佬谭明霞夫妇的帮助下,梅红与丈夫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恳谈。终于,梅红的丈夫有所醒悟,答应回家住。但谭明霞还不放心,怕两夫妻心里还有疙瘩,定期回访跟踪。为了他们家庭和睦,她还劝说梅红的丈夫换了一个更加稳定的工作,直到双方的隔阂彻底消除。
如今,谭明霞成了很多新居民妇女的知心大姐,大家有什么困难第一时间想到她。虽然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谭明霞从不抱怨,反而越来越用心。“既然大家相信我,我一定做到更好,搭建起矛盾双方之间沟通的桥梁。”谭明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