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今日塘下塘河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路边河边绿意盎然,精品公园景观秀丽,山体林地苍翠葱茏
“创森”3年,塘下宜林地段绿化率达95%
赵宅河风光
陈岙村九龙社区
高速公路新居段
韩田国策公园
霞林山
主塘河陈宅村段

    路边河边绿意盎然,精品公园景观秀丽,山体林地苍翠葱茏

    “创森”3年,塘下宜林地段绿化率达95%

    ■记者 苏盈盈/文 特约记者 陈立波/图

    让森林走进城镇,让城镇拥抱森林,一直是塘下人民的梦想与追求。塘下镇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省级森林城镇创建,重点实施绿色围城、精品公园、森林通道、景观江河、园林社区、生态产业六大工程。

    3年来,街心公园、官渎公园、尖山脚绿地公园、塘口段滨河公园等新公园不断涌现;凤凰山公园、尖山公园、银岙山公园等老公园焕发新颜;高速公路、罗山大道、国泰路、滨海大道、中塘河等道路、河流两侧绿意盎然……一幅山水绕城、绿树成荫、建筑精巧、环境秀美的森林城镇风貌正逐步呈现在塘下人眼前。

    据统计,这3年来,塘下新增绿化面积6981亩,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3.1%、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全镇30%以上的村庄达到市级以上森林村庄(含绿化示范村)标准,高速、国道等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

    创建森林城镇

    亮点精彩纷呈

    村庄里花木扶疏,河道旁和公路两侧绿化整齐划一……这3年来,塘下人通过不断改造城镇绿化,着力打造绿色村庄、生态河道、美丽公园等亮点工程,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层次丰富的绿化系统,提高绿化覆盖率,不断推进该镇区域的绿化增量,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个绿色森林城镇基本形成。

    村庄:出门望去一片绿

    顺着塘永线往大罗山方向走,来到陈岙村九龙社区,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别墅式公寓映入眼帘。沿着柏油路漫步在村中,只见天然溪流围绕在小区四周,小桥流水,树木葱郁,环境优美,俨然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观。

    “别墅式小院周围都是绿树和草坪,一出门就是满眼的绿色,我们村的绿化做得不错吧。”陈岙村村民钱先生说。

    据了解,陈岙村九龙社区是塘下镇首个农房集聚1+X改造试点,旧村改造设计总用地13.4公顷,项目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122150平方米,设置花园式院落,使每户都拥有入户花园式庭院,创造了丰富的建筑空间。该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为了提升人居环境品位,该村从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入手,花大笔资金种植树木、修建公园,为村庄增添了一抹绿意。

    陈岙村是村庄绿化的一个典范。这几年来,该镇不少村居都开展了绿化示范村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如陈岙村、陈宅村、凤川村、凤渎村、五林村和五兴村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凤士村、镇海村、官进村等26个村被评为温州市绿化示范村,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占35.9%。

    路边:两侧树木绿意浓

    高速出入口是一个城市的门面。位于高速入口处的汽摩配产业基地入口绿地工程已全面竣工,该绿地于去年2月正式开工,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左右。

    入口绿起来了,塘下镇投入大笔资金对高速出口互通地块的绿化进行改造提升,保留了部分草坪和灌木,增种了大批乔木,大大提高了整体品位。

    开车行驶在宽阔的塘下大道上,两侧高楼林立,路边成排的绿化树从窗外晃过。“道路中间的隔离带面积很大,配上宽敞的道路,很有大城市的‘范儿’。”在塘下一家企业上班的小张说。

    塘下新区建设管理局负责人说,国泰路、万景路、罗凤西路是瑞安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的主要道路,这3条道路虽然早已投入使用,但当时道路两侧绿化、路中央的隔离带等配套工程尚未完善。该3条道路的绿化工程于去年底进场施工,目前除了国泰路尚有一半工程未完工外,其余2条道路已经完成绿化。

    该负责人表示,园区内企业数量众多,来往客商不计其数,道路两侧堆积的土堆杂草影响了园区的整体美观,这3条主要道路的绿化工程完工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提升园区品位。

    据塘下镇农办主任王文光介绍,目前,镇区主要道路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

    公园:休闲散步好去处

    “街心公园里刚种下去的树木绿起来后,将为中心区添上一片绿地。”说起街心公园,附近居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家住塘下大厦的赵女士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公园的变化。该公园位于塘下中心区西侧,塘下大道与广场路交汇处东南角,总用地面积约16400平方米,呈直角梯形状,绿地率约65%。

    除了像街心公园这类由政府负责建设的公园外,塘下不少村居在家门口建起了公园,如官进生育文化公园、韩田国策公园、陈宅公园……

    走在官进村的生育文化公园,仿佛置身一个迷你版的“苏州园林”。踏着石板路在林荫小道中穿梭,走过一座小桥,停歇观赏喷泉、假山、盆景,欣赏种类繁多的花花草草,累了可在长廊里小憩片刻。小土丘上建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凉亭,迈上几步阶梯,站在亭子里,习习凉风迎面而来,空气中夹杂着树木的芬芳,沁人心脾……

    “这个公园真漂亮,我们上马村的人也会过来散步、健身。”正和孙子在公园散步的上马村村民池小英对官进村的生育文化公园赞不绝口。她说,以前这附近都是民房,村民休闲健身也没个去处,如今有了公园,她几乎天天带孙子前来散步。“我孙子可喜欢了,每天晚上都嚷嚷着要去公园里玩。”

    山体:树木苍翠景观美

    站在霞林山上的水库旁,放眼望去,眼前的山体已被一片绿树覆盖,走到近处,绿树倒映在水中,微风吹拂下,水面上泛起一条条碧波,树影也随之摇曳。好一幅青山绿水好美景!

    “除了这些岩石上种不了树,基本上已经看不到荒山了。”王文光指着几处裸露的岩石说道。

    据了解,全镇林业用地面积39686亩,2011年绿化山体面积2188亩,2012年绿化山体面积1240亩,今年已完成绿化面积约2400亩。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再加上今年开展“四边三化”工作以来,塘下镇把山边整治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民心工程来抓,一律拆除山边违章建筑,绿化、美化紧跟其上,“万里青山,风光秀美”的塘下已初显雏形。

    岸边:水清岸绿风景好

    路边绿荫多,河边也绿起来了。这段时间,塘下大酒店后面的河岸上种下了不少树木,岸边不仅变得整洁,还增添了生机活力。塘下镇塘河整治办副主任赵秀林介绍,原本这里都是违章建筑,拆除后成了不平整的空地,种上树木后整体环境大大改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违章建筑“卷土重来”。

    修建河边绿化景观带是扮靓河流的好方法。有人在铺砌河边走廊的地面石板;有人在修整景观带上的石板凳……工人在施工的正是塘口段绿化景观一期工程,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据悉,目前塘下主塘河段已完成上金、前庄、塘西等5个地段的河边绿化景观工程,面积约5.2万平方米。

    河水清澈了,岸边景观美了,塘河靓起来了。“以后我们附近居民又多了一个休闲散步好去处。”河边一住户陈先生说。

    积极添绿护绿

    共建绿色家园

    3年来,塘下各相关部门以增加城市绿量为重点,充分利用闲置空地,做好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等工作。除了做好添绿工作,护绿意识也日益提升。有关部门在新增公共绿地面积的同时,切实负起管护责任,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个全镇居民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塘下人相信,只要有爱绿的意识、添绿的行动、护绿的措施,在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增添的新绿一定会联成一片绿海,塘下也必将成为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绿色家园。

    “创森”工作受重视

    一直以来,塘下镇领导都十分重视森林城镇和生态文明建设,把它与现有生态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并制定了城乡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各界参与到森林城镇创建中来。

    塘下镇还成立了森林城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下设创建办公室;专门成立塘下镇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了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将“创森”工作摆上镇党委、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指导协调全镇“创森”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定期研究解决“创森”中的重大问题,真正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此外,该镇还委托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瑞安市塘下镇森林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创森”工作。

    每年2000余万元用于绿化

    塘下镇是我市经济强镇,这让森林城镇创建工作有了资金保障。在筹资方面,塘下采取“虽有预算安排,实则按需投入”的方式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根据财政预算,每年有2000万元资金用于绿化建设,但实际投入资金往往远超过这笔金额。”王文光介绍,此外,该镇还积极向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为“创森”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据统计,该镇自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绿化资金7941.1万元,新增绿化面积6981亩,主要包括园林单位绿化、城镇绿化、森林村庄绿化、公路森林通道、山地营造林等项目。

    20个“卫士”守护着森林

    在塘下有这样一群森林守护者,他们一共20人,每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只要有森林火险的天气,他们就要到各自的区域巡山,一发现火患就及时处理或汇报。

    他们不会偷懒,在远处也有一双“眼睛”容不得他们偷懒。近日,记者在镇森林消防指挥部看到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打开一个平台,查看相关数据后说:“12号区域里没有护林员信号。”说罢,他便拿出一张护林员联系单,马上致电负责该区域的护林员。

    “原来是手机没电了放家里充电,他本人已经在现场巡逻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名护林员每人配备了一部定位手机,规定他们在巡山时要携带,监管人员只要打开平台就可以准备定位护林员所在的位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王文光介绍,市里给塘下镇下达的护林员指标是8人,但是塘下新居民占总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他们很喜欢在休息日上山游玩、野炊,给森林安全埋下了很大隐患。为此,该镇增加了12名护林员,费用由镇财政承担。

    2支登山队伍

    “认养”树木

    家园只有一个,环境同属大家,每多种一棵树,就会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与富饶;每多添一片绿,就会使我们的家园更加舒适与温馨。

    创建森林城镇不仅需政府努力,塘下镇还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今年植树节,场桥办事处组织80余名党员及预备党员,自筹2.5万元购买100多株樟树,在辖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

    添绿容易,护绿难。自2009年以来,塘下尖山户外登山俱乐部和霞林登山俱乐部各自“认养”了一条长约4公里的登山步道两侧绿化带。

    “我们俱乐部出资聘请了3名养护工人,负责绿化树的除虫、剪枝、培土等日常管护,每逢周末,一些会员也会前去帮忙移栽、修剪树木。”霞林登山俱乐部秘书长胡康国说,“自从有了这些树木,我们登山时有了阴凉处,还可以欣赏沿途的绿色风景,所以大家特别珍惜。”

    专业和义务

    森林消防队员

    在待命

    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多年的绿化成果极有可能毁于一旦。在发生森林火灾时,有一支可以快速冲到现场、懂得扑救技巧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在塘下,就有两支这样的队伍,由镇里统一配发消防服装、灭火器等装备,打造“召之即来,来之即战”的队伍。这两支队伍分别是23人组成的专业森林消防队和22人组成的双凤村义务森林消防队,协助该镇开展森林消防安全工作。

    据王文光介绍,专业森林消防队员需要在驻点守候,发生火患后,只要召集,他们就需及时赶往现场;而义务森林消防队员则不需驻点,一般火情较大时才会召集他们。“这几年,那些有惊无险的火情就是靠这两支队伍的及时扑救才免予酿成大祸,他们是塘下绿化的一道屏障。”

    编后语

    为塘下“创森”鼓掌

    创建省级森林城镇,这是塘下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是弘扬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奋进新塘下的战略举措,完全符合塘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得到全镇居民的一致赞同和衷心拥护。“创森”3年,塘下取得了宜林地段绿化率达95%的可喜成绩。

    应该说,塘下在推进森林城镇创建工作中出特色、出经验,走在全市镇街的前列。相信随着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和造林绿化工作的广泛开展,一个“品质、生态、宜居、幸福”的家园即将呈现在眼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塘河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1版:今日塘下产业潮
   第00012版:今日塘下塘河事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广告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乐周刊
“创森”3年,塘下宜林地段绿化率达95%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塘河事 00008 “创森”3年,塘下宜林地段绿化率达95% 2013-5-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