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大卖
赵薇成国内首位处女作票房过亿女导演
6天票房过3亿元,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称为《致青春》)成为内地青春题材里程碑式的电影,赵薇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位处女作票房过亿的女导演。
该片的首映日票房超过4500万元,超越《泰囧》的首日票房3500万元,刷新2D电影史华语片首日票房纪录。5月1日,片方光线传媒老板王长田在微博透露:“《致青春》截至1日下午17时之前,票房已过3亿。”
票房前期凶猛
《致青春》是赵薇执导的首部电影,早在之前举行的业内试映场就收获颇多肯定,媒体和专业人士认为首任导演的赵薇无论是在对原著的改编、导演手法、叙事节奏,还是在对演员表演的整体把控上都可圈可点。在获得业内的赞赏之余,《致青春》还同样击中普通观众的笑点与泪点,该片上映后豆瓣和时光的网友分别给出了7.3和7.4的评分。
不过,随着该片的热映,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也不少。电影后半段的仓促失控,以及全片对四字成语的偏好,令赵薇招来“用力过猛,轻微失控”的评价。
无论是赞誉还是质疑,持续的关注度大大提升《致青春》的热度,自4月25日起,“致青春”这一关键词就占据了微博各类搜索前三名,26日更是雄踞微博综合热搜榜、实时热词、影视热搜榜等多个话题榜榜首。26日零点点映,《致青春》午夜场即以3.1万人观影和票房101万元的数据创下2013年午夜场的最高纪录。首映的26日,尽管全国各地大部分影院给出“满满的都是《致青春》”的给力排片,但长沙、长春、重庆、福州、杭州等多地均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部分影院场次因满场导致购票拥堵。当天《致青春》以34.02%占据全国Top15城市中单日平均排片第一名。
《致青春》为何如此火爆?
该片对各个年龄层次的观影人群都产生了特定的吸引力。对“60后”来说,年轻时远去的模糊记忆会随着影片而逐渐清晰;对如今的主流消费群体“70后”、“80后”来说,影片的前后两段恰巧覆盖了他们的人生阅历,不论是青涩的初恋,还是工作后无奈的改变;对“90后”来说,该片中的校园恋爱情节正是他们如今在经历着的,很有亲和力。
而另外一个吸引力来自赵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媒体所渲染的“赵薇的个人成长史”也为影片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好奇心促使他们前往捧场。之所以处女作选择“青春”这个主题,赵薇直言因为自己的青春岁月比较动荡不安有很多奔波,回顾起来也并不单纯,“那时的我们都不会用经验去面对青春,每个人都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一切都是未知的。”
赵薇这次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她安分地站在导演该在的位置,而没有像另一位玉女导演那样当自己电影的女主角,“这部电影是拍给每一个经历过青春、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青春的观众看的,不是为了证明我自己有深度,或者拿我的经历纪念我个人的青春。”
从《泰囧》到《致青春》,光线影业频频帮助质量并不突出、投资也不大的中小成本影片在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光线传媒老板王长田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透露了该片成功秘密:“光线拥有全行业最完善的从投资到发行的体系,这个行业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敢在体系的完整程度上跟光线竞争。”
王长田表示:“比如说,我们在70个城市有驻站的发行人员,他们已经做了4年。他们每一天和影院、和当地的人打交道,所以我们公司了解每一个城市的年轻人聚集在哪里,最热门的餐厅在哪里,了解3000个影院的大厅是什么样子,每一个海报的位置是什么样子、多大,适合什么样的东西。我们的影片在上映的时候会有70份计划,而不像别的公司只有一份计划。”
赵薇研究生毕业作品
北影打99分创纪录
《致青春》是赵薇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其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电影的粗剪版被北京电影学院评为99分,创下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生毕业作品历史最高分纪录。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汇集了赵薇圈内众多巨星好友,由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担任监制,内地著名编剧李樯亲自操刀改编剧本,海峡两岸著名演员韩庚、赵又廷、杨子姗、刘雅瑟、江疏影等领衔主演,歌坛天后王菲演唱主题曲《致青春》,流行音乐教父张亚东配乐,著名艺人韩红、潘虹、杨澜等友情客串。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