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瑞安市死亡报告分析显示
女性比男性更健康
心血管疾病为头号“杀手”
■见习记者 黄国夫 通讯员 李洁
哪种疾病是瑞安人健康的最大“杀手”?市疾控中心近日发布的《2012年瑞安市死亡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为头号“杀手”,肿瘤位列第二,损伤与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紧随其后,这几种疾病成为我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占比高达82.31%。
女性比男性更健康
该报告对去年的6895例死亡个案进行分析,人群总死亡率为631.99/10万,男性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56.70%(3909/6895),死亡率为705.88/10万;女性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43.30%(2986/6895),死亡率为555.83/10万。
从不同性别分年龄组的死亡率分析,呈两头高中间低的“V”字型。全市0岁组死亡率为269.12/10万,随着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到5至14岁组降为最低点22.52/10万,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升高,85岁以上组达到最高13875.68/10万。
在各年龄段中,其死亡原因也各有不同:0至14岁儿童损伤中毒是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15至64岁年龄组肿瘤是其致命要害,而65岁组及以上老年组死亡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
此外,男、女性年龄组死亡率变化趋势均一致,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在35至44岁年龄组处相差最大,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38倍。
“从死亡的角度看,男性处于劣势,在各类恶性肿瘤、交通事故和自杀等死亡率中均高于女性。”市疾控中心党支部副书记陈红娟说。此外,男性从事职业的高风险性、竞争性大、社会压力大、生活习惯差等都是男性健康处于劣势的原因。
心血管疾病成死亡主因
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是我市居民死亡的主因。去年我市共报告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死亡个案2739例,报告死亡率为251.06/10万,占死亡总数的39.72%。随着年龄的增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在25至44岁之间缓慢上升,45岁以上死亡率呈成倍增加,85岁以后达到最高,65岁以上合计占全部循环系统疾病87.47%。
在循环系统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为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60.59/10万,占循环系统疾病的63.96%。其次为心脏病,以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性心脏病、其他冠心病为主,占34.17%,两病合计占总死亡数的38.98%。就是说,瑞安每死亡100个人中,约有39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被称为‘隐形杀手’,近几年以来发病率变高,年龄趋年轻化。但是市民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不清楚患该疾病后的严重性。”陈红娟说。
陈红娟表示,预防心血管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至少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确诊之后,应进行规范治疗,不能随意停药。并且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低盐饮食。
死亡人口中约三分之一死于肿瘤
除了循环系统疾病外,肿瘤是居民死亡的另一大“杀手”。去年我市共报告肿瘤死亡个案1911例,报告报告死亡率175.16/10万,占总死亡率的27.72%,也就是说近3个人中有1人死于肿瘤。
在报告的肿瘤死亡病例中,恶性肿瘤数量最多,占98.90%,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
陈红娟表示,肿瘤的发病诱因包括遗传、个人生活习惯、饮食以及环境等,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占的比例最大。环境污染、室内环境污染加重等外部环境因素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率居高不下等由个人所致的自身环境因素可能诱发肺癌,却常常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