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云江人文系列( 22)
中国现存最早的
地图上有“飞云江”吗?
“舆地总图”中画有飞云江
《广舆图》旧序

    飞云江人文系列

    22

    中国现存最早的

    地图上有“飞云江”吗?

    在上一期的“飞云江人文系列”里,向大家介绍了《明万历〈温州府境图〉中的瑞安》,介绍了南宋时期“温州地区繁荣期”同时也给瑞安带来了繁荣。我们从“潮涨吃鲜潮落点盐”讲到“永嘉场”,讲到了“永嘉场”和“场桥”中的“场”都来源于盐场及《温州府境图》中的瑞安在当时的情形。

    这一期,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集,绘制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的《广舆图》,它有飞云江的标注吗?

    ■记者 林晓

    历史图册上的

    飞云江

    从瑞安市区开车上集云山,山路平坦,枝繁林密,树木葱茏。

    在古代,说集云山是瑞安的“县山”,这是因为它居县城之北,成了瑞安县城的靠山,县城百姓的用水水源便从此山流下,经溪流曲径,一直注入塘河。其间,又与多座陡门水闸相连,山水成溪流,溪流变河道,洋洋洒洒地注入飞云江,东去大海。

    早在公元420年至589年间,正值南北朝时期,《永嘉郡记》便记录下了这座瑞安的“县山”。文史研究学者宋维远注释其中的“邑有瑞安山”说,这座山应该就是集云山。

    现在,我们站在集云山上,目力所及,南方不远,便是涛涛的江水,西至远山,东可及入海口。

    这条便是飞云江,是瑞安的母亲河。

    翻开历史图册,包括我们之前在“飞云江人文系列”里介绍过的《江山胜览图卷》、《筹海图编》及《温州府志》中的《温州府境图》,图册中无不绘有飞云江。那么,我们今天要讲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集《广舆图》中,有“瑞安”或“飞云江”相关的标注吗?

    《广舆图》是一本怎样的地图?

    《广舆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集,为明朝著名制图学家罗洪先(1504—1564)所绘制。罗洪先,字达天,号念庵,江西吉水人,明嘉靖八年(1529)中状元,授修撰官位。后来,他因遭到其他官员的排挤而离开官场,开始奉行唯心主义。

    事实上,在《广舆图》之前,元代的朱思本已经编制了一张名叫《舆地图》的全国地图,但这份地图尺码太大,不便携带。山川、道路、行政区划用字太杂,且难以查找,远近比例不精确,方位也不太清楚。

    罗洪先翻遍了当时的图籍。这些图籍记载的疏密不准,且有不少错处。于是,他在《舆地图》的基础上,增加内容,扩大篇幅,发现疑点,予以改正,并到实地考查核实,“积十余寒暑”,也就是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终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前后完成《广舆图》两卷。

    相比《舆地图》,《广舆图》有多方面的创新,一是首次按明代的疆域政区以省为单位分划;二是首创了24种新式的图例,使看图者一目了然,易懂易查;三是每幅图的背面附有图叙表解,补充说明这个省区的沿革、形胜、各级行政区范围大小,还有田赋数字。

    罗洪先在编印过程中还使用了当时先进的技术,省区方位、大小准确度很高,与现在的地图差不了多少。当然,精确度比不上现在的地图。

    明代地图都画了些什么

    相关资料显示,元代朱思本绘制的《舆地图》长宽各为 7 尺(1 尺约 0.33米),早已失传。而罗洪先绘制的《广舆图》已运用中国传统的测量方法“计里画方”投影法绘制地图,然后装订成书,方便携带。

    这本地图集包含明朝中叶整个国家的地图,后人曾多次参考,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第一版由浙江布政使胡松于1561年刊发,并补有两幅琉球群岛和日本的地图。1566年,山东监察御史韩君恩对其再版。

    我们此次查询的《广舆图》,是明万历七年(1579)山东监察御史钱岱刊发的版本,共两卷。书册封面上依然写作《〈广舆图〉嘉靖精刻本》,图册的文首说明:“大明舆地东起朝鲜,西至嘉峪,南至滨海,北连沙漠,道路行繁各万余里。南北直隶府,二十二州、六属府、三十县。”

    这里的“南至滨海”,就是指广州一带,与我们温州一带的东海相连。

    卷一为全国的“舆地总图”,有16幅南北两直隶省份和13个省级布政司的地图,一共93页,分3册装订。卷二则为“九边总图”,总计27幅图,共106页,亦分3册装订。

    地图包括辽东至甘肃9个边疆图10幅,洮河、松潘、建昌、麻阳、虔镇图、黄河、海运、漕运图、朝鲜、东南及西南海夷、安南、西域、朔漠、琉球群岛、日本各一图。

    卷首有7篇序文,每幅地图后面都附有简短说明和解释图,包括建制沿革、隶属、住宅、地税、卫戍部队、兵丁、道路等详确资料。《广舆图》真实地展现了明朝中期整个中国的情况,在国内外均有深远的影响,直至17世纪末,欧洲出版的中国地图无一例外都是以其为基础制作。

    “舆地总图”

    中画有飞云江

    “舆地总图”是什么意思?

    舆,原意为车的底座,承载百物,引申为“尽载百物”。大地亦载万物,故地称之谓舆。古文中也有“天为盖,地为舆”的说法。因此,古人称地理学为舆地学,地图谓之为舆图或舆地。

    这里的“舆地总图”其实就是指中国地图的全图。

    罗洪先在绘制《广舆图》时,还潜心研习了天文、地理、水利、军事和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在绘制地图上有所表现。当今学者认为,罗洪先在绘制地图方面的建树,不仅为我国地图的绘制和地理科学作出了贡献,而且在当时为国际的同行所瞩目,在世界地图绘制方面,属于先进水平。

    从“舆地总图”上看,该地图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画法,与现在的地图方位一致。在东海一带,我们看到从北至南的地名,分别有嘉兴、宁波、台州、温州等地,温州之西,还标注有处州和金华等地。

    温州以南有一条江,与东海相连,这条江就是飞云江。

    图中的飞云江东至东海,延伸至西处,到了福建的建宁,在飞云江的南部,标注有“兴化”。这一点,也与如今的地理形式相同。

    此处的兴化,就是福建莆田市。据历史资料,兴化的最早记载源于明朝的《福建兴化县志》。所以,此处标注的“兴化”,也与历史上相关的时间相同。

    正因为“舆地总图”是明代中国地图的全图,地图上并没有标注“瑞安”。当然,温州的其他县制,如乐清、泰顺、平阳等地名都没有在地图上标出。

    相关阅读

    全国性地图,即“舆地总图”,以汉代用缣八千匹画成的《天下大图》为最早。西晋初年,裴秀在其门客京相璠的协助下编绘的《地形方丈图》是在《天下大图》的基础上,以一寸折地百里的比例尺(约1:180万)缩绘成一丈见方的晋代全国地图。此图曾流传到唐代,以后便失传了。

    唐代贞元十七年(801),杰出地图学家贾耽沿袭裴秀的制图方法,令绘工画成《海内华夷图》一轴。图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画面约十方丈。比例尺是一寸折地百里,几乎比裴秀《地形方丈图》的面积大十倍。可惜《海内华夷图》没能保留下来,我们只能从其他图书的记载上推知此图的大致情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财富榜
   第00008版:议事厅
   第00009版:温州垟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车周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车周刊
中国现存最早的
地图上有“飞云江”吗?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1 中国现存最早的
地图上有“飞云江”吗?
2013-5-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