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盗版字典“盗走”道德良知
■项建达
日前,湖北省教育厅采购《新华字典》320万册,由政府拨款,当地省新华书店中标,结果发放到学生手里的竟是《学生新华字典》。该字典由崇文书局出版,出错率达到万分之二十,而国家规定允许最大差错率为万分之一(详见本报5月8日报道)。
《新华字典》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是汲取知识养分的源泉,也是人们相伴终身的“无声的老师”。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这原本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好事,可在湖北却成了某些官商相互勾结的“敛财工程”。
其实,国家之所以免费给学生发放《新华字典》,其目的非常明确,一是为了让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尤其是贫困的孩子用得起《新华字典》;二是避免盗版字典横行,给孩子们造成误导。这一点,湖北省教育厅不会不知道。但是,该省教育部门竟敢置上级的明令于不顾,全然无视工具书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不仅没有发给学生品质优良的正版的《新华字典》,反而以一本缺少主编、错误连篇、差错率超过国家销毁规定4倍的《学生新华字典》来以次充好,着实让人愤慨。更让觉得人气愤的是,如此粗制滥造的盗版字典,其采购价格居然还高于正版字典。
花正版字典的钱,购买盗版或伪劣的字典,难道是有关领导的脑子有病吗?显然不是。在金钱欲望的驱使之下,把正版换成盗版,把纳税人的钱揣进自己的腰包,是某些官员惯用的伎俩。笔者认为,权力的腐败和公共财政监督的缺失,才是导致如此不堪现象发生的根源。试想,盗版字典从编写审定、订购印刷、出版发行、采购验收到最后发放到孩子手中,一路下来,环节多多、程序多多,只要任意一个环节较真起来,切实履行好相关监管职权,就不会让盗版字典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假如腐败仅止于金钱的话,尚可把它理解为人性对物质的贪婪,倘若为了钱财不惜对青少年进行精神“投毒”,那就与毫无道德的禽兽无异了。盗版字典,“盗走”的是部分官商的道德和良知,坑害的则是无数孩子的前途和命运。
笔者希望有关部门能真正重视起来,厘清事件背后的利益链条,严惩不法分子,铲除滋生教育腐败的土壤,还我们的政府应有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