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山”、“护城河”和“温瑞塘河”……
清乾隆《温州府境全图》中的瑞安情景
乾隆二十七年《温州府境全图》
《温州府志》序

    “西山”、“护城河”和“温瑞塘河”……

    清乾隆《温州府境全图》中的瑞安情景

    上一期的“飞云江人文系列”,本报刊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地图上有“飞云江”吗?》一文,介绍了历史国册中的飞云江,讲到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集《广舆图》。在这幅明朝中叶整个国家的地图中,就有“飞云江”的相关标注。

    这一期,我们应读者的要求,再来认识一下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温州府境全图》中的瑞安地图。

    ■记者 林晓

    读者反馈瑞安历史

    “很有意思”

    近期的“飞云江人文系列”文章,我们着重刊登了瑞安历史上的古地图。上一期文章见报后,有读者说,原来在现存最古老的地图集中,就标注有瑞安的飞云江,令人感叹。

    在第20期和21期的“飞云江人文系列”中,我们刊登了《千年志书从“读图”到“说文”》和《明万历<温州府境图>中的瑞安》。这两篇连续介绍图文志书的文章,让多位读者产生兴趣。

    对瑞安方言俚语感兴趣的读者,讲起了文章中的“潮涨吃鲜潮落点盐”,及“永嘉场”和“场桥”等地名,对于他们来说很熟悉。能读到明代历史中的瑞安感到“很有意思”。

    孙先生咨询,除了明代万历年间《温州府志》中的《温州府境图》,在其后的清代《温州府志》中,也应该保存有地图。“清代的瑞安是怎样的情景呢?”

    确实,在清代乾隆的《温州府志》中,保存有《温州府境全图》。除了这本志书上的地图绘有瑞安之外,还有一本《七省沿海全图》,也十分详细地绘有瑞安的地图。

    《七省沿海全图》描述了奉天、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地图,以及吴淞港口附近地区,包括宝山、上海、黄浦江和崇明岛的一小部分地区。其中还有两张折页,描绘的是江东,包括南京、镇江、安徽局部、如皋、扬州和仪征。

    这件作品最初于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出版,在咸丰七年(1857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经历了6次校订。其中,地图就有瑞安东海一带、飞云江相关流域的相关地形海貌,我们将在下一期中介绍。

    今天,我们还是回到志书清代乾隆的《温州府志》中,讲一讲清代的《温州府境全图》。

    瑞安县城在地图的南方位

    历史上,相对于《瑞安县志》,《温州府志》更齐全一些。目前,我们寻到的温州府方志,有弘治《温州府志》、万历《温州府志》、嘉靖《温州府志》、康熙《温州府志》、乾隆《温州府志》等。

    在这些温州志书中,并非都有老地图。之前,我们介绍了明万历的《温州府志》,那么,在清乾隆《温州府志》中的《温州府境全图》与其有什么区别?其中又有哪些新的内容呢?

    乾隆志上的《温州府境全图》,依然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准则来绘制。此图所示的温州府全境与周边邻邑的“四至”是:北至台州黄岩县界,西至处州青田县界,南至福建福宁州界,东至大海。

    按地图所示,瑞安县城在其地图的偏下方位,也就是温州府的南方,其南还有平阳县,与现在的区域划分基本相同。

    比较万历志《温州府境全图》,乾隆志上的相关内容丰富多了。从地图上看,温州府所辖行政区划有明显的细分。温州府城内,设有“温州府”、“温处道”、“温州镇”、“永嘉县”等各类公署机构。

    清朝时期,温州府沿袭明制,属浙江布政使司。康熙九年(1670年),清廷将浙江省全境分设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道,行政长官俗称“道台”,级别介于省与州县之间。温处道辖温州、处州两府,治在温州。袁世凯曾担任过该职务。其中温州府辖永、乐、瑞、平、泰五县。

    在此图上,瑞安、乐清、平阳、泰顺等四县及县城、城门均清晰可见。东部洋面上,则有玉环城及玉环营。

    瑞安的“护城河”与“温瑞塘河”

    在乾隆志上的《温州府境全图》中,我们可见其水系规划十分详细。

    图中画有东海,其中的两大江,除北面的瓯江之外,就是南面的飞云江水系。瓯江中有“江心屿”和“江心寺”,还有“七都涂”、“单昆”、“双昆”各岛均一一标明。

    在飞云江水系往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水系变小了,并与泰顺县及青田县的溪流相连。这与现在的飞云江源头出处,也有相似之处。

    除飞云江西向源头这条水系之外,最有意思的是,在乾隆志上的《温州府境全图》中,还画出了瑞安县城的5座城门,及县城边的“西山”和“护城河”、“温瑞塘河”等两条河流。

    瑞安的5座城门分别是,大东门名宾阳门(通永丰厢)、小东门名武靖门(通东山巡检司)、西门名永胜门(通沿江圩岸)、南门名镇海门(通飞云渡)、北门名瞻阙门(通北湖)。

    此外,瑞安的水门为3座:东为龙波门(在宾阳门南)、北为永靖门(在瞻阙门西南)、东北为环壁门(在东隅虞池)。这3座水门在地图上也有标示,永靖门在瞻阙门的西方位。

    按地图所示,东面的龙波门与温瑞塘河相通。我们可以看到长长的塘河,与温州府相接,也就是古代官道的水路。

    “百步岩”属瑞安管辖

    相比较万历志《温州府境全图》,乾隆志上的《温州府境全图》的山系变化不多。

    其中的瑞安地图部分,以“梅头岭”代替了“梅头山”。在飞云江以西,标注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就是“百步岩”。

    查阅《文成县志》的《飞云江中上游景区·名胜》得知,“百步崖,位于珊溪渡口之上。原为悬崖峭壁,北宋后由民间开掘为道路,名百步崖。壁间摩崖石刻较多,内容多为募缘筑路题记。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的“百步崖”现在在文成县,就是乾隆志上的《温州府境全图》所记载的“百步岩”。在清代,应该已经有较多的摩崖石刻了。因其间风景优美,已经成为当时的旅游景点。

    据《文成县志》记载:“民国35年(1946年)12月,以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文成县。民国37年(1948年)7月1日,文成县政府成立。1949年5月8日,文成县解放。1958年10月,撤销文成县,和瑞安县合并。1961年9月,文成县又从瑞安县析置。”

    因此,在清乾隆间,还未出现文成县,地图上“百步岩”所指的地方还为瑞安所有。

    瑞安“双穗场”盐场与

    飞云江一带的海岸线

    在“飞云江人文系列”文章见报后,从读者反馈来的情况来看,大家对瑞安的海岸线问题十分关心。

    多数读者觉得海岸线一直是往东移动。那么,在清代瑞安的海岸线是怎样的情况呢?

    入清以来,飞云江北岸平原的成陆速度大大加快,入海口东推,大批海域成陆并获开发。

    据1988年原瑞安县地名委员会出版的《瑞安县地名志》书中的介绍,康熙甲申年(1704年)东山东南4公里左右的肖宅已有人居住,光绪时离肖宅东南3公里左右的八十亩已建村。肖宅以东、汀田以南,离温瑞塘河5至6公里的牛塘也已建村。

    另据清光绪《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的“瑞安县图”测算,海岸线大约在场桥龟山陡门以南4公里,鲍田以南5公里,东山以南7.5公里的地方。

    此外,查阅《浙江温州地区近岸浅海全新世地层与古地理》后得知,清光绪之后,平原仍以较快的速度淤涨,1978年时的海塘已在清光绪海塘以外近1公里(古代瑞安“双穗场”盐场)处,而后,在此海塘以外又堆积了宽达五六公里的滩涂。

    在飞云江南岸平原,清光绪年间沙塘陡门“外涂十余里”,全靠不断排淤才能确保河流排水通畅。据清光绪《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平阳县图”,光绪年间的海岸线已在阁巷至沙塘陡门以东1.5公里处。

    1922年,在沙塘陡门以东修建海塘,1978年修的现代海塘又在此海塘以外1.2公里外,并在塘外堆积起了新的滩涂。

    这些变化,我们仅仅只能在乾隆志上的《温州府境全图》见个大概。结合相关的书籍,才可能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的情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财富榜
   第00008版:议事厅
   第00009版:温州垟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车周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车周刊
清乾隆《温州府境全图》中的瑞安情景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1 清乾隆《温州府境全图》中的瑞安情景 2013-5-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