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三高”并重
强势推进“警灯工程”建设
本报讯(记者 陈瑞建 陈艳)年初以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瑞安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闪烁着警灯的警车,街路上巡逻的警察也增多了。每天,无论是在城区重要路段,还是在城乡结合部,随处可见巡逻警察。这种立体式、全天候的巡逻,就是市公安局全力打造的“警灯工程”大格局。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严格按照温州市局统一部署,以高标准定位、高效率联动、高强度保障,全力推进基础防控“警灯工程”建设。据了解,1至4月份,利用“警灯工程”共抓获各类对象62人,其中刑拘22人;查处案件67起,调解纠纷433起,接受群众救助2867起,采集信息29541条,收缴管制刀具20把,枪支2把;全市“两抢”案件同比下降41%,“警灯工程”综合考评成绩名列温州全市前茅。
坚持“一把手”工程的高标准定位
市公安局按照“实战性、实效性、复合型”的原则进行布点,不仅做到“三个必建”,即犯罪通道必建,市区繁华路段、复杂区域、主要路口必建,重点集镇、乱点区域必建。而且还专门投入130万专项资金狠抓硬件建设,高标准开展50个公安值守岗亭建设,对拟建点位上已有固定岗亭的,严格进行标准化建设,做到“统一建设、统一标识、统一编号”;对点位上没有固定岗亭的,专门购买26个可移动岗亭和3个车厢式移动岗亭对厚帐篷式流动岗亭进行置换。
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社会联防治安岗亭200个,共登记报备值守人员900余名,建成校园治安岗亭41个。
坚持“一盘棋”格局的高效率联动
市公安局组织值守岗亭开展高密度盘问检查、核查比对、信息采录,规定每班核查采集车辆不少于4辆、人员不少于6人,切实提升同违法犯罪分子的“碰撞率”。而且还将犯罪通道控制工作有机融入“警灯工程”,由特巡警大队牵头,塘下、飞云、陶山、场桥4个市际犯罪通道卡点同“警灯工程”岗亭合二为一,每日定时开展值守、设卡等工作。
同时,推行“3+X”工作机制,每个机关警力值守的岗亭,每班再安排若干名派出所专业巡防警力,与3名机关警力协同作战,派出所情报信息室通过对讲机,实时通报岗亭周边近期治安形势和重大紧急警情,确保有针对性开展巡控盘查,遇到重大警情有效进行联合查控、围追堵截。
坚持“一条龙”推进的高强度保障
市公安局专门制定出台“警灯工程”考核办法,实行“百分制”,针对抓获对象等工作实效,和遵规守纪等规范情况实行精细化考核,每周汇总、每月通报、年度总评,考核结果计入年度综合考评成绩,直接与经济待遇、评先评优挂钩。同时,根据考核成绩,常态化组织开展红旗岗亭评比、优秀协勤人员评比、治安荣誉奖章申报等活动。
同时,为充分调动参战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严格落实温州市局推行的“双奖制”,安排专项奖励资金,并紧紧依托“警务大监督”格局建设,对“警灯工程”实行四级专项督导,值周局领导每周开展1次以上专题督导,督察部门每周开展1次以上明察暗访,相关部门每月开展1次以上联合督导,派出所采取电台点名、突击查岗、查阅台帐等方式开展属地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