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起浙江首个“企业高管信用库”
失信人在政治、经济、名誉等方面将付出一定失信成本
本报讯(记者 夏盈瑜 陈瑞建 通讯员 方剑飞 王世霖)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不好,要被加入黑名单,那么企业高管信用不好怎么办?市工商局的回答是,同样也进入黑名单。
记者昨日从市工商局了解到,我市建起全省首个“企业高管信用库”,今后将对法定代表人及企业高管等人建立诚信档案。
近两年来,受金融风波影响,我市出现个别企业负责人和高管携款逃跑的情形,一些人一边欠钱不还、顶着不良信用记录,一边却继续奢侈消费。这些行为大大影响了企业的诚信。
据市工商局副局长杨国良介绍,为加大对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市工商局在加大法定代表人信用监管的基础上,将机制延伸到公司董事、监事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上,通过积极走访法院等相关部门,就老赖黑名单纳入企业高管信用信息库进行沟通,通过多方协作,在全省首建了企业高管信用信息库。
目前,我市企业高管信用库已包含近4万条企业高管基本信息,其中包括不少法定代表人和法院老赖黑名单信息,纳入相关企业处罚信息。“高管信用库已提取出一批高管限制类名单。”杨国良认为,建立企业高管信用库,将对我市企业的高管等人的不诚信行为起到制约作用,同时推动我市信用体系建设。
对此,市法院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市相关部门通过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与交互利用,使失信行为人在政治、经济、名誉等各方面都付出一定失信成本,从而对失信者予以一定的惩戒,逐步形成“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良好氛围,这将有力地促进守法守信观念深入人心。
据了解,针对首批纳入数据库的失信企业高管,市工商局将定期集中约谈。
下一步,市工商局将进一步完善企业高管信用库,并出台企业高管任职审查制度,对严重失信的自然人任职企业高管时予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