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建森林村庄、打造生态公园……
东川村: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创建森林村庄、打造生态公园……

    东川村: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记者 欧苗苗 实习生 何妙/文 记者 孙凛/图

    东川村概况

    东川村位于仙降街道,农住户205户,人口852人,外来人口1850多人,区域范围1.5平方公里。近年来,该村着力打造现代化新型农村,切实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先后荣获市级“平安示范村”、“环境整治合格村”、“市先进党组织”、“平安示范村居”、“基层组织示范村”、温州市“森林村庄”等称号。2010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0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约12400元。

    “要发展经济,先要守住绿水青山。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让群众在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中,生活得更加幸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仙降街道东川村早有了全面的规划。在该村的路上、桥上、河边,美丽的景色处处可见,不愧有“森林村庄”的名号。

    创建森林村庄:人均拥有乔木5株以上

    干干净净的地面,郁郁葱葱的树林……让人俨然置身于绿海中。在仙降街道一个原不起眼的村庄里,怎么会有如此绿景?

    原来,2008年,东川村“两委”就达成了一致决定:不管村里的经济如何发展,首先要守住绿水青山。一开始,村里的绿化工作就突出“乡土、乔木、常绿”理念,全面绿化山林、道路、河流等适合绿化的场所。

    村庄种绿护绿是投入型事业,几乎没有直接经济产出,确保资金长期持久到位并非易事。

    为此,村里确定村庄建设性投入与绿化投入比为4:1的硬性规定。

    村支书仇观快举例:就2012年来说,村里的总建设投入为200万元,其中,用于森林绿化的就超过50万元。

    这些资金从哪里来?“村里自筹一些,向上级再争取一些,与当地企业家合作建设一些。”仇观快说。

    在落实资金的同时,村里还制订了“护绿公约”、“绿化养护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绿化工作长效机制。

    很快,除了村“两委”带头报名参加“村绿化养护组”,全村27名党员则成为义务绿化养护人员。为鼓励绿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村里还特别设立了“护绿奖”。党员的绿化养护被纳入年终党员民主考评内容,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可是,仅仅靠干部的力量并不够,而是要发动全体村民参与。

    “在森林示范村创建初期,不少村民不理解,他们认为农村不同于城市,原本就有山野风光,无须刻意搞植树绿化。”仇观快说。

    于是,在最初的两三个月内,村干部利用党员义务植树,养护员向全体村民宣传政策及绿化知识。渐渐地,不少村民开始认同并主动支持。

    2010年以来,该村每年会向每户村民发放树苗,鼓励村民在闲置庭院和房前屋后种植经济树种,植树养花护绿在该村蔚然成风,全村涌现出大批家庭植树绿化示范户。目前,在全村205户村民中,庭院绿化超过190户。

    据悉,全村绿化以树木、草坪为主,总覆盖率达到75%,其中林地全面种植松树、杉木、毛竹、茶叶、古榕树等树种,还有一片天然的阔叶林,绿化达到了100%,并于2011年顺利通过了温州市“森林村庄”的验收。

    打造生态公园:投入200多万元建村民休闲场所

    走在该村东湖公园的小道上,有鹅卵石铺成的200米健身步道。这是该村集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公园,占地面积约20亩。可是谁又知道眼前的东湖公园的前身是大型垃圾场。

    “以前村里没有环卫队,没有垃圾回收站,这里是垃圾集中地。”街道驻村干部黄世树回忆,湖内除了生活垃圾,再也见不到清澈的湖水。村民们每每路过这里,都要捂着鼻子匆匆经过。

    渐渐地,不少村民纷纷向村里反映,迫切要求改善村里的环境,还大家一个干净的家园。

    很快,村里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不下十次,大家商讨出详细的改造计划,一致通过生态公园的方案,决心改变当地村容村貌落后的局面。

    2010年,村“两委”率先开展水利项目建设,在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一条500多米生态河道的基础上,投入10多万元对该村长480米、宽25米的东河进行开挖冲洗。

    2012年4月,该村正式打造多功能的东湖公园。在大家的期待中,昔日的垃圾场不见了,留给大家的是一个可以休闲、娱乐、健身的大型公园。

    黄世树说,目前,东湖公园已基本竣工。

    记者在公园里走了一圈,之前的垃圾场铺上了绿草坪,之前的肮脏堤岸建好了栏杆,污水四溢的厕所变成了今天的文明公厕……公园里还有一处风景很抢眼,那是一座石拱桥,美感十足。“很有苏州风格,实在太美了。”村民曾达多说,这是村“两委”成员专门跑到苏州园林考察后的成果。

    如今在村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为环境保护做贡献,已形成风气。村里有了自己的保洁队,有了自己的公园,在村民眼里,路宽了,水清了,灯亮了。

    今年年初,村里为东湖公园向温州申报“温州市体育活动场所”,“我们的设施都已经基本达到要求,相信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仇观快自信地说。

    建设民间牌坊:霓虹灯产业提高村民收入

    在该村入口处,有一个牌坊,牌坊上面有一副对联:“霓虹掩映古邑声名传九域,山水钟灵风流人物足千秋”。

    这个牌坊不仅象征了该村有20多年发展史的霓虹灯产业,更是村民对该产业前景的美好祝愿。

    这是2011年5月建成的。当年村民集资100多万元,建了一条宽16米、长100多米的村道和村口牌坊,这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景。

    “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但标志性的村文化同样重要。”黄世树说,该村是仙降街道霓虹灯产业的发源地。

    该村村委会主任、瑞安永鑫灯饰有限公司负责人仇知林1997年创办了霓虹灯企业,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他的工厂面积从之前的300平方米扩增至3000平方米,产值也翻了好几番。

    目前,该村规模以上的霓虹灯企业有六七家,主要以出口为主。受此影响,邻村也陆续发展霓虹灯产业,且该产业已成为目前仙降街道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该产业不仅极大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收入,更为村里的建设做出了贡献。”黄世树举例,像村里的保洁队,包括保洁材料、工具,一年需要十几万元的费用,这块支出就是村里的企业联合捐资帮忙的。

    自身要发展,也不能忘了村里的发展。这点,做生意的村民早就达成了共识。仇知林说,去年他的工厂就捐了3000元支持东湖公园的建设。就是这样,每次村里有项目要建设的时候,总有企业自觉出资,你2000元,他5000元……

    站在拱桥上望去,对面就是广场。到了晚上,广场上聚集了许多村民,歌曲响起,四周的霓虹灯亮起,在这样美好的灯光下,村民们随着伴奏翩翩起舞,享受这美好的夜晚……

    打造新型

    现代化新农村

    点评人:市生态办生态建设管理中心主任蔡积慧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东川村“两委”立足眼前,放眼未来,站在较高的角度对村庄的发展做了一个良好的规划,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短期利益。下一步,希望东川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进一步挖掘当地资源,优化空间格局,努力打造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新农村。

    [记者手记]

    建设别样的乡村

    走进东川村,的确让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乡村风景。该村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既要发展的速度,还要发展的质量。东川村在保证村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没有忘记科学规划生态村庄,将生态建设作为一个基础、常态的工作来抓,为实现村民的幸福生活不懈努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专版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聚焦点
   第00007版:微播报
   第00008版:新居民
   第00009版:广角镜
   第00010版:温州垟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星光道
   第00013版:人物志
   第00014版:广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家周刊
东川村: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6 东川村: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2013-5-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