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王国的
弄潮儿
访上海尚上商贸有限公司
总经理张磊
■记者 金锦潘
“张磊,瑞中02届,上海交大毕业,在外资企业工作公派出国,现自己创业,做奢侈品。”记者周末赴上海采访,上海瑞中校友会的项丽琴律师推荐说。
记者见到张磊时,他刚风尘仆仆地从长春回来,他的额头还渗出粒粒汗珠,但仍沉醉在一路的兴奋中。
十年寒窗,
改变价值观
张磊1984年生于陶山陈宅村,自幼顽皮,他说自己是玩着长大的,读书好只是因为喜欢,特别喜欢考试,感觉那是表现自己价值的最好机会。
但大学改变了一切,他觉得成绩已不是目标,说起刚过去不久的大学时代,张磊直言不讳地说:以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考60分。
2002年,张磊以全市第4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牌专业,但张磊喜欢的是金融学,他经常逃离机械课去思考价值与成本。直到大三到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实习,面临迫在眉睫的毕业去向时,他才加紧专业学习。
2006年,张磊从上海交大毕业时,就业相当顺利。他应聘到日本的丰田集团,拿着1万多元的月薪。
张磊在日本丰田集团做了一年多的电子波实验后,开始的新奇感走向疲软,辞职回到了上海,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时间无眉目,他又应聘到一家美国设立在上海的CSM公司。这是一家汽车咨询公司。在这里,他与团队一起,为重庆长安集团计划投放墨西哥市场,做了一个前期市场分析报告,从中学到了宝贵的投资经验。
三年之痒,
投身奢侈品
从日本丰田到美国CSM公司之后,张磊心中的不安定因素经过潜伏期,开始窜出来,张磊称之为“三年之痒”,即大学毕业3年,拓宽了视野,积累了经验,要自己做一回主,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那时,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天南地北神聊。有一次聊到日本的苹果在超市卖到100元一个,还很畅销,这可是有钱人才吃得起。赚有钱人的钱,做奢侈品,一个想法被聊了出来。
说干就干,2009年7月,张磊辞去CMS公司的工作,把3年打工赚的钱投放在高档箱包、服装行业。但一开始没有销路、没有客户,他举步维艰。张磊说,这时候必须抛弃所有的优越感,认定的路硬扛着也要一直走下去。
开始的半年多,张磊的公司只出不进。不久,电子商务风起云涌,一位与淘宝做过商务合作的浙大朋友建议,不如挂到淘宝网上试试。2010年3月,他果真卖出了第一个从意大利进口的高档箱包,赚了几千元。
从此,张磊打开了电子商务市场,先后与尚品、寺库等众多电子商务网站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短短3年,张磊又在香港建立了同类公司,客户遍及韩国、新加坡和国内众多大中小城市,每月卖出几百万元的高档箱包。
边走边学,
变化中求发展
甘地说,快乐就是你所想、所说与所做的是一致的。张磊表示,他正在沿着甘地这句名言的指引前行,边做边学。他把3年多做奢侈品的经验归结于:多问,甚至不耻下问。
有一次,张磊遇到一位福建客商,这位客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却拥有一个大企业,这让张磊很是疑惑。
“管理人其实很简单,用人就要信任他,给他平台,让他赚到能赚的钱,他自会尽心尽力为你做事。”这位客商说。名牌大学出来的张磊从此真的就学了这位客商的管理方法。这让他受益匪浅。
有一年,一种意大利产的名牌提包特别好卖,有货就抢,瞬即告罄,张磊赶紧调来大批量这种品牌提包。可不久,满市场都是此品牌的提包,再也无人问津,全成了压货。从这次经验中,张磊悟到了变化之神奇。所有的东西都一样,好不过一段时间,优势很快就会过去,唯有不断地学习与摸索才能进步。犹如看似平静的海面,变化的浪头随时打过来,一个接一个,后浪推着前浪,唯有弄潮儿才能屹立涛头。
规划未来,
创自己的名牌
奢侈品,顾名思义是奢侈的消费品。中国奢侈品消费年度总体增幅在25%至30%,2012年奢侈品销售额达3060亿元,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买走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奢侈品。
这是一个巨大的蛋糕,张磊要从中分一杯羹。
同时,他看到了庞大的奢侈品二手市场和奢侈品护理,就像二手汽车市场和汽车护理一样,半新不旧名贵的手提包,经过清洗、回收、再出售,中间的利润十分可观,是他计划拓展的业务之一。不过,张磊更看重的是设计自己的品牌,定位在中高端产品,在实用功能中融入精神和理念。
“5年之后,销售额达到3至5个亿吧。”他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后记
在2个多小时里,张磊讲述了从大学生到创业者的经历,他说他走过了自己喜欢的路。
他还喜欢旅行。当我担心为他拍照光线太暗时,他自己选了一张去年在西藏旅行的照片,站在“珠峰”脚下,大概是他最满意的。他说,创业与旅行的心情是相通的——喜欢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