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百姓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的内心世界
爸爸妈妈了解吗

    孩子的内心世界

    爸爸妈妈了解吗

    ■见习记者 潘敏洁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你知道孩子一些看似怪诞行为背后的原因吗?

    “六一”前夕,记者来到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采访了几位心理咨询师,来探究一下儿童的内心世界。

    8岁的亮亮为何

    经常“打”同学?

    家住塘下的李女士一脸愁容,8岁的儿子亮亮在学校遭到同学排挤,老师说亮亮经常在学校欺负同学,跟同学关系很不融洽。

    向来乖巧的亮亮为何会如此?细细观察下,李女士发现,由于亮亮说话口齿不清,他跟同学交往时常选择用拍、推等动作表达自己想跟对方交往的方式,结果同学误以为他“打”人。

    分析:“口语儿语化”令孩子口齿不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丽云说,很多家长在孩子幼儿期,常常喜欢用儿语化口语跟孩子交流,比如吃面包会说成吃“包包”。这本不是问题,可是不少家长没有随孩子的成长逐渐改变交流的用语和方式,反而觉得这样说话很稚嫩、奶声奶气很可爱。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孩子平时有什么需求,不需要开口表达,只需一个动作,家长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及时给予满足。长此以往,不经意间使孩子失去更多的语言锻炼机会。

    其实,亮亮在上幼儿园时就有口齿不清的情况,当时李女士并不在意,直到升入小学一年,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对策:家长应该转变家庭教育方式

    针对亮亮的情况,孙丽云首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在排除孩子口腔、舌等方面的器质性病变后,就需要家长转变家庭教育方式了。对幼儿晚期的孩子,家长应杜绝跟孩子交流时的儿语化,而改为有意识地用标准普通话跟孩子沟通。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正确表达能力,当孩子需要什么时,要求孩子自己清楚表达,家长才给予满足或协助孩子得到满足。

    家长也要跟老师多沟通,听取老师对孩子在校表现的反映,并及时反馈,希望老师对这样的孩子多一份关心,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在课堂上说读一些简短的句子,让孩子收获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自信心。防止孩子因口齿不清,在群体生活里产生自卑感。

    当然,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到专业的语言训练机构接受系统训练。

    据了解,如今,亮亮父母每周都送孩子去培训,而孩子也乐意学,因为在培训班他遇到很多“同类”。如今,亮亮不再口齿不清了。

    11岁的周周为啥不受教?

    “你又不是我妈妈,凭什么管我?”11岁的男孩周周说完这句话,便甩门跑进房间,留下伤心不已的姑姑。

    因为周周的父母在意大利做生意,他寄住在姑姑家。有一天,周周捧着父母从外国寄来的巧克力,只管自己坐在沙发上享用,一旁的妹妹眼馋地望着。姑姑见状,教育了一番,说应该懂得跟妹妹分享。周周非但不理会,还噘着嘴撂下那句令姑姑伤心的话跑了。类似表现还有很多,姑姑有时真想送周周回他父母身边。

    分析:留守儿童需要精神关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博说,在瑞安,有很多像周周这样的留守儿童,家长因某种原因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亲戚家,殊不知,父母的爱是不能替代的。别人的爱只能提供物质上的满足,而不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对策:家长应尽量和孩子一起生活

    林博说,儿童期是孩子情感依恋父母的年龄,亲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成长过程容易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在儿童青春期发育后,性意识和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特别需要父母陪伴、关心、支持、信任,从而满足他们的安全感。这些都是孩子们生活的力量,是父母给予爱的力量。从小在父母关爱中享受爱、学会爱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懂得爱,付出爱。

    家长们有条件的话,尽量让孩子生活在自己身边。如果实在没条件,那么家长要创造时间或找个相对空闲时间,比如暑假、节假日期间,多与孩子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交流,关心孩子的思想、生活、学习。家长还要注意:一旦有机会与孩子短暂相处时,不要抱着补偿心理,放纵孩子的欲望,这将得不偿失。

    据了解,周周终于被父母带回身边抚养。林博说,孩子结束在国内的留守生活初期,建议家长不要急于让孩子入学,给孩子一段适应家庭、适应国外生活环境的准备期。

    读二年级的童童咋总丢三落四?

    走到塘下某小学门口,二年级的童童才记起自己忘带作业本了。无奈送他上学的奶奶又得回家帮他取。类似场景经常上演,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擦,没过几天就“消失”了;晚上整理书包时家长反复提醒:你别忘带书本。他总回答“都带了”,结果又忘了带,又得让家长回去拿。如此反复,把家长折腾得够呛。

    分析:“包办”太多,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孙丽云说,孩子容易丢三落四,是个“小马虎”。这往往与孩子气质特征有关,而每次孩子发现什么东西不见了或忘带了,家长都会赶在上班前匆忙折回家帮忙取送,孩子反而愈发缺乏责任心。

    对策: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孙丽云说,作为家长,应该从小注意培养孩子认真仔细的习惯。平时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帮孩子承担本该由他自己承担的责任。孩子犯错误理应让他自己负责。比如,如果童童因丢三落四受到老师的责罚,以后他就会记得教训。

    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希望家长不要错过。

    9岁的小丽“谈恋爱”了?

    妈妈在洗衣服时发现,女儿小丽的同班男孩写了一张小纸条:“喜欢你……”妈妈心想不得了,小学生都谈恋爱了!于是,妈妈把纸条交给老师,希望老师教育一下孩子。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男孩批评了一通。从此,9岁的小丽不再跟妈妈说心里话了。

    分析:小学生“早恋”?别急着处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宛说,小学生“谈恋爱”,更多出于一种羡慕,羡慕他(她)某一方面的能力,或者说喜欢他(她)的某个行为,并不是大人想的那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喜欢,也并非真恋爱了。所以,请家长们别慌,要稳住。

    对策:以孩子视角观察、解决孩子的问题

    南宛说,这个时候家长如果戴有色眼镜或以有色语言去教训孩子,往往会让孩子觉得很受伤。就像小丽一样,自妈妈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后,她就不愿意跟妈妈沟通了,有心事就写到日记里,并加了小锁。

    发现小学生“谈恋爱”后,作为家长,不要急于处理,要以孩子视角去观察、解决孩子世界里的小“问题”。我们要尊重孩子,试着了解孩子。不妨坐下来跟孩子聊聊他(她)喜欢的理由,孩子若能坦诚相告,那是对家长的信任。同时我们在谈话中要引导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事情,如目前你觉得他(她)不错,但你能保证他(她)一直不错吗?在学习的年龄,我们把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才是硬道理。

    孩子的健康成长

    需要家长的爱与陪伴

    孙丽云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只一味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却忽略了孩子精神世界的给予。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更需要家长无条件的爱与陪伴。因此,请家长们学会跟孩子们共同成长,要以孩子视角看待孩子世界里发生的事情。

    家长还要耐心等待孩子们的成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对孩子来说,父母最好的礼物莫过于父母无条件的爱;对父母来说,任何的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子女的失败;对国家来说,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家庭的幸福美满。

    [相关链接]

    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成立于2006年。去年,共接待儿童来访者68人次,成功疏导解决61例,一例转介。

    (文中孩子均为化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专版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新塘下
   第00009版:塘下通
   第00010版:爱生活
   第00011版:新塘下
   第00012版:今日塘下专 版
   第00013版:议事厅
   第00014版:专 版
   第00015版:广告
   第00016版:乐周刊
孩子的内心世界
爸爸妈妈了解吗
瑞安日报 百姓事 00005 孩子的内心世界
爸爸妈妈了解吗
2013-5-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