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发展服务民生 保护资源维护权益
——3年来我市国土资源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瑞安土地自然资源匮乏,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4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0%。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当前我市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进一步减少,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做到既保发展又能守住耕地红线,成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考题。在今年6月25日第23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市国土资源部门交出的答卷。
三年来建设用地报批达10986亩
在当前我市新一轮的大建设大发展热潮中,温州绕城高速公路瑞安段、104国道温州西过境瑞安段、飞云江五桥等省级以上重点项目相继规划建设,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旧村改造项目等一批民生工程需要落地,近年来我市用地需求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峰。2010年以来,全市共报批各类建设项目用地10986亩,涉及新增建设用地9289亩,办理具体项目供地689宗,实际供地15385亩,土地出让金收入162亿元,在基本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用地需求的同时,为我市投入建设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持。三年来,在全省土地指标紧缺有价无市的背景下,我市通过努力,以低于市场价10倍的价格从省政府土地储备库争取调剂到标准农田5000亩,以低于市场价9万元/亩的价格向省内其他县市购买到耕地补充指标1903亩,有力保障了各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报批,并为财政节省资金3.96亿元。
耕地保护年度考核名列温州全市第一
为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市探索建立了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三年来,我市深入挖掘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共新增耕地面积6220亩,建成标准农田1426亩。去年以来,累计投入7750万元,建成10万亩成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今后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到2012年末,我市实际保有耕地面积58万亩、基本农田49.7万亩、标准农田34.42万亩,三项指标保有量均达到了省政府下达的耕保红线要求。在今年省政府耕地保护专项考核中,我市以109.3分的高分通过了年度耕地保护工作验收,考核成绩名列温州全市第一。
成功创建全国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
为了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市坚持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战略。2011年,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对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年来,我市共完成清理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20187亩,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对老工业点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建设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农房集聚改造鼓励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旧城“退二进三”改造,全面落实了节约集约用地战略。去年以来,我市通过争取成为全省首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县市,规划对3.5万亩存量土地进行开发再利用,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城市转型、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今年年初,经过国土资源部的实地考核,我市已成功创建了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6月25日将在绍兴接受表彰,并获得500亩用地指标奖励。
违法用地高发态势得到遏制
针对我市违法用地高发态势,2009年我市就出台了严厉的“两违”问责制度,加大对违法用地的监管力度,“两违”现象显著减少。今年我市探索建立了违法用地行政非诉案件“裁执分离”新机制,率全省之先成立由7个部门联合组建的打击非法采矿联合执法办公室,修订完善了“两违”责任追究机制,对违法用地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全市土地执法环境进一步好转。2010年以来,全市共发现查处违法用地276宗,涉及违法占地108亩,拆除建筑物542万平方米(包括历史违法建筑);组织非法开采和红砖窑治理执法行动418次,扣押挖掘机287台次,拆除红砖窑839座。经过几年来的持续努力,当前我市工业违法用地行为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在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近两年均以违比在3%以下的比例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的检查验收。
矿山治理和地灾防治成效明显
2012年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后,全市现有合法采矿权9宗,其中有5宗正在政策处理中,投产后可有效缓解我市石料供需矛盾,使矿山布局和矿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2010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523万元,完成废弃矿山治理7处,切实改善了矿山的生态环境。在今年“四边三化”矿山治理行动中,我市已连续两个月考核排名温州全市前三。为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编制实施了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规划(2011年-2015年),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核查确定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137处,配备地质灾害兼职监测人员230人。三年来,累计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2360万,完成地质灾害应急治理68处、工程治理15处,搬迁避让154户,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经国土资源部审定,我市成为全国第二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
涉土信访考核名列全省经济强县市前茅
着力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全市统一征地工作规定,足额落实被征地农民的补偿费,妥善处理好由征地引起的矛盾纠纷。三年来,经批准共征收农村集体土地5601亩,核定征地补偿费3.79亿元,核定被征地农民参保达15984人。进一步做好涉土信访维稳工作,国土资源部门建立全员办访机制,在基层国土所增设信访接待室、配置专干力量,落实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和下访约访制度,加大对涉土信访突出问题的治理,争取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2010年以来,共收到涉土信访件1196起,重要信访件229起,报结率达100%,其中化解信访历史积案27件。根据省国土资源厅考核统计,我市已经连续五年实现省厅信访考核排名下降,在全省17个经济强县市中名列前茅。今年1至5月份,我市全省考核排名第51位,涉土信访省厅考核排名有望实现“六连降”。
国土资源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进一步规范地籍档案管理,开展地籍数字档案建设,完成地籍数字建库30多万宗,于2012年成功创建了省级数字档案示范单位。结合低效用地开发再利用工作,启动覆盖全市140平方公里的城镇数字地籍调查,为今后国土资源各项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已建立应用了土地登记、用地审批、批后监管等管理系统,土地登记、交易登记基本实现了联网快速审批。去年建设开发了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工程,逐步实现对违法用地、地质灾害、非法采矿、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等情况的实时监测,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效率。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近几年有40余名优秀人才充实到国土资源队伍,进一步优化了队伍结构,提升了队伍总体素质,有效解决了国土资源人员不足问题,促进了国土资源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