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鞋
“走”上中高端路线
【新闻回顾】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瑞安人就在简朴的农舍里,创办了众多家庭作坊式制鞋厂。当时产品还属于低档次,但由于起步早,终以低廉的成本、多变的样式占领了市场。那是一个完成制鞋工业原始资本的积累的过程。
后来,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低小散的弊端,作坊式的家庭工厂逐渐走上了股份制联合发展的道路,逐步形成瑞安制鞋工业“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生产方式也从原先低水平的粗加工,发展成为拥有自行设计、专业制造、配套成龙的现代化精加工。
1993年,我市有350多家乡镇鞋类企业。市塑胶鞋总厂是其中的“大哥大”之一,总产值遥遥领先,一直雄居全市鞋企的榜首,该企业上一年的年销售额达7102万元。
三张金名片
近年来,作为中国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安鞋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已形成以鞋类产品为中心的产、供、销配套成龙服务体系,鞋机、鞋革、皮化、设计、鞋模、鞋材协调并进的发展态势,涌现出荣光、赛纳、邦赛、人本等一大批知名鞋企。
2001年9月,我市莘塍街道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授予“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的称号,这是我国首个“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2004年11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授于我市“中国(瑞安)胶鞋名城”荣誉称号。2012年7月13日,瑞安市鞋革行业协会向中国皮革协会申报的“中国鞋都(瑞安)安全鞋名城”顺利通过专家组考评。这三张国字号金名片奠定了瑞安鞋业在温州乃至全国的地位。
目前,瑞安制鞋业具备了较强的生产能力,已形成八大鞋类系列产品,成为全国品种最齐全的鞋业生产基地。记者从市鞋革行业协会了解到,目前工商登记的制鞋企业达到12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就有600多家,总投资超过20多亿元,还拥有数以万计的营销队伍。我市年产各类鞋6亿多双。其中,500多家胶鞋类企业年产量达4亿多双;皮鞋1亿双;注塑鞋、拖鞋、旅游鞋、安全鞋等约1亿双。全市鞋企已佩挂真皮称号的有49家,获浙江名牌、温州名牌、瑞安名牌等各级名牌和著名商标的已有几十家。
瑞安鞋业在全国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市场营销网络。瑞安在全国各地设置的营销网点约1万多家,有几万人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办市场、商场,开辟温州城、温州街,承租柜台、门市部,构筑了遍布全国通向世界的销售网络。
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在国外,建筑工人就算装一块玻璃,都要戴安全头盔、穿安全鞋,而他们穿的安全鞋,每三双中至少有一双来自“中国瑞安”。记者从市鞋革行业协会了解到,瑞安安全鞋已占据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出口份额居全国同类产品集群第一,其中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出口额超过3.5亿美元。
按照国外的规定,安全鞋穿了3个月后,要重新测试鞋的安全性能,如果损坏,必须更换。而瑞安赛纳集团等“龙头”鞋企,近年来不断向高科技、轻便化、舒适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由单一的安全功能向休闲运动型转变,逐步抢占欧洲、南非、中东、南美、东南亚等地市场。在产品档次上,出口单价超过20美元的产品比例,约占出口总量的45%,有些产品出口单价甚至高达50美元。
而随着国内安全生产法规的不断健全,国内企业对安全鞋的需求也开始大幅上升。目前国内外的各种安全防护鞋的年需求量为9600多万双,待国内市场潜力充分挖掘后,这个数字将以每年千万计的态势增长,瑞安安全鞋生产企业将“内外开花”。
走中高端路线突破市场
目前,我市鞋类企业基本上已由单体企业、单一经营转变为企业集团、多种经营。走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路线,继续提高鞋品档次,也已成为不少瑞安鞋类企业的共识。市鞋革行业协会一份对瑞安鞋业未来规划文稿,明确了瑞安鞋业发展的方向: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促联合、创品牌、树形象、出效益”,推进瑞安鞋业生产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搭建公共技术平台,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借助外力来增强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为产品注入更高的科技含量。
“目前,9家“RBX”专卖店先后亮相温州市场,凭借专业、新潮、时尚的产品设计,特制的生产工艺,每双100至200元的售价逐渐被市场所接受,正在中端胶鞋市场大展身手。”创建于1986年的浙江人本鞋业有限公司,现拥有胶鞋生产线8条,生产时尚休闲男鞋、女鞋、童鞋等3大类近百个花色品种,年生产能力1000多万双。浙江人本鞋业人事部经理兼工会主席刘海彬说,经历了国内外市场洗礼和曲折发展,鞋业发展无论在产业规模上,还是在工艺水平上,都有了新的飞跃,具备了较强的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实力。”
共成长
20年的瑞安日报,是一部新城市志。她见证了瑞安改革发展、社会转型,也记录着寻常人家的喜怒哀乐。
今天,我们在此回首,并将记忆留存在新闻鲜活的细节里。我们无法忽略那些撞击我们心灵的大事件,更关注那些新痕旧迹里散发出的人性光辉。但愿我们倾情推出的每一个版面,能够成为一份备忘录。
为了这个城市的梦想和光荣,我们一起典藏这份记忆,我们共成长同欢乐,一起期待着梦想开花的那一刻。
(记者 郑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