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美丽乡村进行时
■记者 朱程芬 通讯员 张仲
清新秀丽的乡村田园风光,质朴厚实的民风,多姿多彩的风情,鲜嫩诱人的新鲜食品……这曾是我们脑海中的乡村印象。
市委市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把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衔接起来,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农村各项工作、促进农村和谐发展,通过加强城乡统筹,结合瑞安市整体风貌结构、村庄分布特点和未来瑞安市发展趋势,规划形成“一村一景,一地一特色”的建设格局与“两轴五带五片” 的美丽乡村空间结构布局。
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在行动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努力打造一批独具魅力、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美丽乡村精品区,实现“普惠式”建设向“精品化”培育转变。积极谋划全市连线成片创建工作,以中心村、精品村和特色村为节点,以景观带为轴线,力争每年启动2—3个连线成片创建区块。建立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机制,调动市级部门、镇街、村居和农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先后举办两期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并在全市确定11个精品村,鼓励镇村投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如湖岭镇亦垟、均路村联合周边呈店、直干村自筹资金共同做好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干群合力奋战,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原真永安”精品线初具形象。深化“千百工程”,加快69个待整治村整治,推进湖岭镇、仙降街道为省整乡整镇整治项目。确定10个历史文化村落,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均路村、东源村、曹村村三个村列入省历史文化村落一般村项目建设;黄林村列为温州市级重点村;启动20个项目点建设,屿头亭、坎头亭、金丝桥三个点列入温州建设重点。
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在展望
美丽乡村建设依托瑞安市区域发展职能和地位,围绕“四美三宜两园”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农民生活幸福的家园、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加大建设整治力度,彰显瑞安人文特色,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
按照重点培养、整体推进、发挥特色的要求,重点打造一批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美丽风景线,充分展现瑞安现代农业、历史文化村落建设、生态市(村)创建以及特色文化传承等瑞安新形象新成就。到 2014年达到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标准,力争2016年前成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
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共参与
全社会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六个美”即村美、田美、路美、山美、水美、人美(村民文明富裕和谐)为抓手。
村美:就是要以旅游景区标准搞好村居(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开展“洁净乡村”活动,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加快农房改造集聚,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整治美化精品带房屋立面,因地制宜建设景观小品,打造特色农村社区。达到整洁、美观、舒适的要求。
田美:就是要加快农业“两区”建设,开展耕地整理,建设一批农业精品园、休闲观光园。开展田间“去疤”行动,拆除田间破旧构筑物,搬迁不合规范的畜禽养殖设施等。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地改,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路美:就是要推进通道绿化美化,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推进森林绿道、交通绿道建设。推进“四边三化”行动,清理规范道路两侧广告、路牌。对村内道路进行改造,体现农村风情。
山美:就是要治理和修复破损山体,开展绿化造林。治理青山白化,恢复沿线自然生态景观。推进山体林相改造,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机制。达到优化、美化、彩化的森林景观效果。
水美:就是加强对主要水系的水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全力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建设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净化水体环境。按照自然生态要求整治河道、池塘湖泊和村内沟渠。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人美:就是要培养现代农民,提高村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传承培育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社区现代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