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瑞安风雨同行 与读者相知相伴
瑞安日报喜迎20岁生日
节俭务实办报庆
本报讯(记者 金汝)一份报纸,一座城市,相伴成长20年。今天是瑞安日报20岁生日。
“二十弱冠”,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对于一份报纸而言,20华诞也是一件难得的大喜事,但有时也会成为有些单位大兴豪华、奢靡之风的机会,为社会所不齿。
本报响应党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秉持厉行节约的原则,不邀请嘉宾、不开庆典大会、不摆筵席、不赠礼品,而是启动“庆祝复刊20周年系列活动”,以特刊、纪念画册、送服务下乡等形式,多角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再现一份报纸与城市成长之间的交融景象。
从“初生”到“弱冠”
20年步伐坚实豪迈
1993年7月1日,第一份《瑞安报》诞生,从此开始走入千家万户。20年来,在浙报集团党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瑞安日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瑞安的改革开放鼓与呼,记录着这座城市的点滴变化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的酸甜苦辣。
20年来,瑞安日报经历了由“初生”到“弱冠”的成长历程:从流动作战到拥有自己的报业大楼,从周一刊到周六刊,从黑白到全彩,从单一纸媒到主报、刊物、网站、手机报等多媒体相继崛起,多件作品获浙江省新闻奖,报业经营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成为省内优势县市媒体品牌。
回望过去的时光,瑞安日报人充满喜悦,心怀感恩;展望未来的愿景,瑞安日报人饱含憧憬,信心满满。
从“回眸”到“出发”
满载信心扬帆起航
今年是瑞安日报社业务建设年,恰逢20周年报庆,本报总编辑徐德友介绍,通过两者紧密结合,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锻炼队伍的业务素质,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扩大瑞安日报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在20周年报庆系列活动中,160个版的特刊无疑是一份“生日大礼”。 据悉,此次报庆特刊是本报社创刊20年来版数最多的一期。报庆特刊面向读者,服务读者,从不同角度展示瑞安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
特刊包含了50多个新闻版面,分为4个篇章:“春天里”述说各级领导对本报的关怀和鼓励,“在路上”讲述本报采编人员在践行“走转改”过程中的不平凡故事,“共成长”描绘20年来本报与瑞安经济、社会共同成长的历程,“再出发”展望本报未来的发展愿景。
面对宏大的版量,报社员工在徐德友的坐镇指挥下,不怕苦、不怕累,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精神,按时完成160个版面的采编、组版、印刷、投递发行。家住杭州的本报常务副总编辑顾国庆放弃休假,连续多个节假日在报社负责特刊事宜;许多员工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到凌晨成了家常便饭。
在编排报庆特刊的同时,本报仍然坚持正常办报,配合市委中心工作,完成“互看互学、互学互比”,“百组千干破百难”活动报道等重大报道,做到日常办报和特刊出版两不误。
徐德友表示,此次报庆特刊出版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但是报社员工经受住重重考验,展示了过硬的战斗力,同时提高了业务素质。
从单一到多样
系列活动回馈读者
与以往单一的报庆活动不同,今年本报重点推出报庆特刊之余,还启动了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与读者一起分享生日的喜悦。
在“复刊20周年系列活动”中,本报通过“3个20”活动(建立20个紧密型新闻联系点、评选20佳读者、协商确立20个友好合作单位);编印复刊20周年纪念画册:推出瑞安日报形象宣传片,编纂复刊20周年获奖新闻作品集,出版《玉海名家》书籍;举办浙报媒体看瑞安活动,邀请20多位“V拍浙江”网友拍摄瑞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邀请全省8家县市报记者来瑞采访,扩大瑞安和瑞安日报的知名度。
本报还将与市直机关工委合作开展党员广场送服务活动,同时举行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徐德友表示,过去的20年已经成为瑞安日报社值得铭记的一段记忆,20岁正值风华正茂的瑞安日报,征程铺在前方,召唤瑞安报人向未来奋进,升起“发挥舆论引导主阵地、文化服务主平台、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的风帆,朝着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第一传媒”的目标乘风破浪,做到让市委满意、市民喜欢、市场欢迎。
瑞安日报复刊20周年
20佳读者名单
池万清、李政翰、吴 越、郑明理、谢玉香、
金 洁、张晓燕、姚凤娟、许 姝、林寿镇、
陈桂芬、郑悦慧、陈志威、林良爽、吴礼土、
鲍锡增、周华光、金晓昆、高振千、马宏彬